-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2
- 8
- 2
- 1
- 1
- 1
- 3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博文 李爽 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5卷4期 114-120页
【摘要】 针对步态问题产生的跌倒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跌倒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跌倒风险预测原理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运动信号传感器的穿戴式装置,进行跌倒预测.装置采用MPU6050传感器,将传感器分别放置于腹部和左右脚踝处,用于采集人...
【关键词】 MPU6050传感器;穿戴式仪器;跌倒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凡 张希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5年34卷6期 654-6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更好地监测室内或室外常见的有害气体对人体或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影响,研制一款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型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穿戴式实时环境气体监测系统.设计MOS型气体传感器阵列和小型化硬件检测电路,以便长时间连续实时监测环境中某些有害气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梦星 叶树明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4年3期 202-206页MEDLINEISTIC
【摘要】 围绕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低功耗与高集成度的设计特点,对比了当前半导体厂商的主流低功耗MCU系列。分析结果表明,以低成本、高能效的ARM Cortex-M系列为内核的32 bit MCU,在功耗水平、运算性能和集成外设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萌 王欣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27卷4期 409-412页ISTIC
【摘要】 许多疾病的诊断需要对特定生理信号予以长时监测和评估,才足以得出准确结论,但现有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费用高、操作复杂等问题,严承制约了此方面的应用.本文引入飞行故障记录中常用的黑匣子概念,将数据记录与解读环节完全分离以简化硬件设计及降低成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亲恺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6年30卷5期 327-329页MEDLINEISTIC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学仪器已难以适应其发展需求,可穿戴传感技术和相关系统的研发,是突破传统设计的重大尝试.本刊以此为专题组织了五篇论文,希望能给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决策者、设计人员以启迪,旨在激励业界审时度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晓菲 张元亭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6年30卷5期 330-340页MEDLINEISTIC
【摘要】 以医学传感为侧重,阐述了穿戴式医疗仪器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理参数无创连续监测技术;穿戴式医疗仪器的电子织物载体;以及人体躯域传感网络技术.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项目以及我们近期研发的可实现无创、无袖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景灿 郭兴明 等 《现代科学仪器》 2008年1期 90-92页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穿戴式医疗仪器的设计.该设计采用nRF905射频芯片实现生理信号的无线传输.同时,相对于其它类似研究,本设计充分考虑了用户生理信息无线传输时的安全性,在数据传输前进行了AES加密处理.最后,在实验中对心电和脉搏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淑娣 张元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4年10卷5期 1-3,47页
【摘要】 人口老龄化加速、人们保健意识增强等社会趋势将使得单纯的医院诊治模式逐渐转变到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模式.可实现对人体非介入式、无创、连续医疗诊断的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将成为新型医疗模式下的重要诊断监护终端设备,它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推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密 李金秀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4年24卷27期 221-224,229页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仪器的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动态性、多源性等优点,临床工作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监测手段与治疗方法.同时面对疾病的多元化和慢病患病人数的增多,对多元数据的及时处理与整合变得至关重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