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2
- 54
- 32
- 17
- 129
- 26
- 14
- 8
- 5
- 101
- 78
- 23
- 13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胜洪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3期 47-50,74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精神失常从精神病学、现象心理学、心理哲学-精神病理学、话语分析与文本解释学、文化研究视野展开深入的学理考察与反思.揭示了精神病学的学理及其实践后效,梳理了精神失常的现象学传统与解释学转向,阐释了心理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比较了循证医学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又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年28卷2期 83-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国内精神病学界几乎没有不同学术观点公开的争论,这不利于学科的发展.读刘协和教授的《临床精神病理学》1],对他在体系化上做出的努力深为感动,同时也对美国的认知学说不胜慨叹.因撰此文谈一些不同意见.我希望,刘教授或其他同行也将撰文进行讨论或辩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萍萍 《医学与哲学》 2011年32卷17期 25-27页ISTICPKU
【摘要】 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在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精神病理学观.他认为精神分裂是一切精神病理状态的基础,心裂样心态是最基本的心态.他批判了亚伯拉罕关于神经症起源的观点,认为恐惧症、偏执狂、癔症和强迫症都由过渡阶段的基本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卫东 唐贤祥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06年9卷5期 401-402,40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精神病理学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与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学差别以及差异的效应.结果双相抑郁患者迟滞、非典型症状比单相抑郁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焦虑、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晓霞 王威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35卷6期 624-626,630页ISTICPKUCABP
【摘要】 目的:观察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的精神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归属.方法: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精神症状量表(MPQ)、DSM-Ⅳ-TR定式临床检查量表(SCID)对30例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病人进行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之涵 朱建峰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52卷5期 324页ISTIC
【摘要】 为探讨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与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的关系以及精神病理学差异,选取肝郁气滞与心脾两虚两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2月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曙亮 陈四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22卷5期 356-357页ISTICCA
【摘要】 本文阐述了关系妄想的精神病理学发生机制及认知模型,认为关系妄想的精神病理学发生机制可能是“自我参照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志斌 马永春 等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23卷2期 130-1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抑郁发作患者中焦虑兴奋症状出现的情况.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6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分析.结果 (1)精神焦虑、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向阳 曹连元 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年18卷4期 283-29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美洲和欧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是社区人群对照的3至4倍,与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综合征的减少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观察这些因素的临床关联性.方法:采用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Fagerstrom T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曼 熊俊梅 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9期 4-6页
【摘要】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将传统的精神病理学指标和主观幸福感结合,把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分为积极心理健康、易感、有症状但满足和疾患四种类型.不同心理健康类型的学生在身体健康、学业功能、社会支持方面各不相同,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针对不同健康水平的学生应采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