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1
- 31
- 4
- 2
- 1
- 1
- 7
- 7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秀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23卷5期 333-3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9名住院临期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亲属有心理问题者12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牛琪惠 第十二届西部精神医学论坛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及一级亲属人格特征.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住院的190例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症81例,心境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会鹏 周爽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3年37卷3期 227-2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无症状一级亲属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内源性标记物,及与认知功能特定的维度受损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例,其无症状一级亲属24例,正常对照27例.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政 石莹莹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36卷10期 1458-1462,14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超高危及高危人群的神经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符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2例超高危患者(超高危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57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和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东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年27卷11期 803-80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所谓监护(guardianship)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公民(如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因监护而发生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关系为监护关系.在监护关系中,依法承担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磊 韩雪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24卷11期 813-8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脑结构非对称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曙光 董小惠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30期 5939-59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有自杀行为的单、双相抑郁症患者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差异.方法:于1983-07/2003-06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心境障碍中抑郁发作标准的、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曙光 董小惠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年33卷9期 562-5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曙光 安宝富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2期 37-3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进行分析,以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实质.方法:来源于1983-07-01/2003-06-0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既往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曙光 袁国桢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20期 254-25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双相抑郁自杀的遗传效应,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和遗传效应有何特征?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设计:回顾性调查.单位: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