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0
- 21
- 2
- 76
- 18
- 13
- 8
- 8
- 10
- 8
- 8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小立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年15卷3期 161-162页
【摘要】 根据已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大量证据,首次明确提出了疼痛感觉神经系统学说.疼痛感觉神经系统包括基础和临床上所有的疼痛和机制,理论上为疼痛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确立其学科归属和立科之本,临床上明确了疼痛科的诊疗范围,可为疼痛和疼痛疾病的诊疗提供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瑞祥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8期 1539-15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行公理系统是指可以公理化的五行抽象系统,在此系统中,“T(土)行”与其他四“行”不同,有四种有序偶表达式.对于“T(土)行”每一种表达式,根据五行生克定义和系统完整性规定,可以严格推导出唯一的五行系统生克关系(五角形生克模型),不仅在抽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娅 黄俊山 等 《中医杂志》 2016年57卷20期 1754-175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失眠阴证/阳证临床辨识系统.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70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及躯体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查,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各项睡眠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勇英 位庚 等 《中医杂志》 2016年57卷3期 204-2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一类并发症,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研究的范畴.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晓宇 张哲 等 《中医杂志》 2016年57卷19期 1621-16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其理论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脾藏象理论的研究,不是缺乏理化指标,而是缺乏对理化指标的正确解读,缺乏发现相关指标隐性关联的方法,缺乏构建整体有机的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脾藏象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腾飞 张翔云 《国医论坛》 2021年36卷2期 1-3页
【摘要】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代表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经方之一.本文就薯蓣丸对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作了系统论述,主要从中医基本理论、病机特点及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平 富文俊 《中医杂志》 2015年56卷21期 1808-18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行的本质是复杂系统模型,根据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以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五行互藏为依据,构建起一个包含哲学体用、五行生克的复杂系统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来解释中医学理论当中的诸多现象,如六经病整体的病机规律,《辅行诀》所载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以岭 魏聪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3期 181-1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溯源探流,厘清经脉、经络、脉络、络脉等概念,提出经(气)络与(血)脉络共同构成完整的经脉理论.系统构建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阐述脉络病变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以“营卫承制调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以岭 魏聪 等 《中医杂志》 2013年54卷1期 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将中医传统营卫理论与汲取“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提出的“承制调平”相结合,在脉络学说理论体系构建中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通过“承”——营卫交会生化的自稳调控机制,或血管病变状态下“制”——机体代偿性自我调节,“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耀森 林端宜 等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10期 811-8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系统自组织理论取得很大发展,而且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主要从阴阳学说、正邪学说、五行学说3个方面人手,分析中医学理论中蕴涵的系统自组织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