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
- 1
- 19
- 2
- 1
- 1
- 1
- 15
- 5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玉玲 王序英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0卷1期 190-193页
【摘要】 为提高蒜头果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以干燥蒜头果果壳、果皮粉末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蒜头果果壳、果皮粗脂肪,分析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蒜头果果壳、果皮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晴 赵红金 等 《食品与机械》 2022年38卷4期 189-194页
【摘要】 目的:比较冷榨法、索式提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得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接骨木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索式提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3种方式提取接骨木籽油,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其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畅 瞿敏明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4期 383-3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 CO 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 GC-MS 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索氏提取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杰 罗光明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4期 823-8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煊崴 罗维巍 等 《山东化工》 2019年48卷16期 22-24页
【摘要】 本文以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为目的,采用索式提取法,以甲醇为提取液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甲醇浓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以芦丁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料液比1:40,甲醇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学进 熊一凡 等 《食品与机械》 2019年35卷2期 145-152页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对这2种丁香油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LDL氧化修饰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丁香油(COESD)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及FRAP法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强于索式提取的(COESM)(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洪 候岚菲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46卷30期 5-7,20页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从杜仲翅果中快速提取杜仲精胶的实验室方法.[方法]将杜仲树翅果的果皮粉碎后在碱液中水解,得到杜仲粗胶.再分别以石油醚、环己烷、苯和四氯化碳为萃取溶剂,采用常温浸提从杜仲橡胶粗胶中快速提取杜仲精胶.通过比较提取得率、纯度及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红 贾颖超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35卷3期 1-6页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对茄子根总黄酮的索式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茄子根前处理与提取率关系实验确定茄子根粉末最适宜粒度为50目.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溶媒用量三个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总黄酮的索式提取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芃 刘东成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20期 39-40页ISTICCA
【摘要】 研究乙醇提取八角茴香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的效果.索氏提取法周期短,效率较高,产品杂质较少.超声波辅助提取所得到的提取物只是微溶于乙醇中,抗菌性实验发现,提取物即使在0.01 g/ml的提取物浓度下也无法显示出抑菌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