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2
- 1
- 14
- 3
- 2
- 1
- 1
- 13
- 7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母锐敏 王曦晗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3年50卷3期 1324-1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藻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由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由于EPS具有独特的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及含有大量官能团等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污水处理及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祎 许艳婷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5期 1196-12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的研究与创新不足,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艳婷 李祎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7年44卷8期 1808-18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对有害水华藻——钼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以期为有害水华的治理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进化地位;通过不同金属离子确定絮凝机制;梯度醇沉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雨山 王静 等 《微生物学报》 2010年50卷7期 917-9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有絮凝活性真菌,同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平板划线、18S rDNA检测等方法分离鉴定絮凝活性菌株.通过高速离心、超声破碎、乙醇沉淀、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絮凝活性物质性质.[结果]从渤海湾海岸土壤样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年3期 326-327页
【摘要】 分析了油田污水回注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聚驱污水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以及两者的复配)的使用进行了试验筛选.试验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絮凝剂处理水的效果不同;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所产生的絮体较松散,而且不稳定,加入有机絮凝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徐聪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23年47卷1期 104-1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提高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收获效率,文章发现一种通过pH调控诱导雨生红球藻絮凝-气浮收获方法.通过与自然沉降对比发现,在不添加混凝药剂的情况下,调节藻液的pH可以诱导雨生红球藻细胞自发团聚形成絮体,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 汪成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43卷1期 196-2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分离获得的一株新型自絮凝凯式拟小球藻(Parachlorella kessleri) F01为材料,自养单步培养法为对照,设计两步培养法,研究阶段Ⅰ添加葡萄糖兼养和阶段Ⅱ营养元素限制处理对藻细胞油脂积累及絮凝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血球板计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华 韩佩 等 《生物学杂志》 2017年34卷2期 26-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庞宁 导师:姜彬慧 东北大学 矿业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与培养、产絮凝剂条件的优化、絮凝产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分析、絮凝机理及利用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