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2
- 7
- 3
- 14
- 9
- 8
- 3
- 3
- 65
- 36
- 11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丽靖 杨郁 《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30卷1期 43-4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1株纳豆菌的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了其培养基组成对纳豆菌增长倍数及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纳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的优化培养基组合为乳糖2%,蛋白胨4%,KH2PO4 0.2%,甘氨酸0.2%.
【中文期刊】 贾力敏 陈晓蔚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2年18卷5期 577-57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纳豆菌与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这3种致病菌分别共同培养时细菌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培养纳豆菌和3种病菌并进行纯化.①选取培养纳豆菌与致病菌同时培养;②先培养纳豆菌8h,再加致病菌.分别观察抑制结果.结果纳豆菌对金黄色...
【中文期刊】 钟青萍 余世望 等 《生物学杂志》 2001年18卷6期 19-2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纳豆菌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温度、pH、培养方式和接种量对纳豆菌生长及抗菌作用的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为6.5-7.5,最适接种量6%,振荡培养优于静置培养.
【中文期刊】 谢秋玲 郭勇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1年28卷4期 9-1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发酵条件研究中,我们发现木糖是较葡萄糖更佳的产酶碳源.进一步的试验证明,NK的发酵菌种——Bacillus subtilis var.natto在混合碳源中没有二次生长现象,对木糖和葡萄糖的吸收...
【中文期刊】 韩翠萍 刘庆冠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19卷8期 112-118页
【摘要】 在添加壳聚糖的条件下,考察脱脂乳粉、蔗糖、麦芽糊精、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山梨醇、抗坏血酸8种冻干保护剂对黑豆纳豆激酶冻干过程的保护效果.以纳豆激酶酶活保持率和纳豆菌存活率为指标,最终确定4种复合冻干保护剂组合,添加量分别为:脱脂乳粉16%...
【中文期刊】 孙海峰 王丽霞 等 《食品与药品A》 2007年9卷12期 21-2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从日本成品纳豆中筛选蛋白酶活性高、溶血栓活性显著的纳豆菌,并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 用梯度稀释法分离单菌落,然后根据所筛选菌株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淀粉酶活性、高蛋白酶活性、高纤溶酶活性等特征设计纳豆菌株的定向筛选方案...
【中文期刊】 鲍艳霞 倪孟祥 等 《药物生物技术》 2005年12卷1期 19-21页 ISTICCA
【摘要】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纳豆菌摇瓶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玉米粉0.5%,豆渣2%,麸皮0.5%,接种量为4%,初始pH值自然,培养温度35℃.采用最适培养基和优化工艺,在250 ml锥形瓶中进行验...
【中文期刊】 鲍艳霞 陈钧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4年21卷6期 468-471页 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纳豆菌的固体发酵.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以豆渣为原料纳豆菌固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培养基配比豆渣:麸皮=5:2,初始含水量65%(w),接种量10%(φ),初始pH 8.0,培养温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