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1
- 2
- 1
- 6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廖周瑜 叶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10期 1747-175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温度对云南松的抗性以及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的生长和致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温度变化将导致二者之间的对抗力量的变化:在温度低于10 ℃和高于30 ℃条件下,云南松的生理代谢、抗性以及伴生菌的生长都将受到抑制,但伴生菌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云南松的抗...
【中文期刊】 段焰青 陈善娜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年36卷4期 327-33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云南松树干接种纵坑切梢小蠹伴生真菌后,其韧皮部反应区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在水分状况差的条件下,PAL、PPO和S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水分状况好的...
【关键词】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真菌; 苯丙氨酸解氨酶;
【会议论文】李丽莎 第四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1999年
【摘要】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在中国云南严重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造成大面积松林枯萎死亡1994-1996年,中国法两国对伴生真菌在云南松小蠹危害程中的作用开展合作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蠹...
【中文期刊】 廖周瑜 叶辉 等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年24卷1期 84-87页
【摘要】 云南松和华山松在感染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后,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明显升高.云南松自身的抗性酶活性较华山松的小,在感染后,酶活性的增加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在...
【中文期刊】 廖周瑜 叶辉 《中国森林病虫》 2004年23卷1期 20-22页
【摘要】 用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的毒素处理后,云南松和华山松体内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明显地下降,表明该毒素可以通过抑制寄主体内与抗性有关的酶的活性...
【中文期刊】 廖周瑜 叶辉 《林业科学研究》 2004年17卷1期 102-105页
【摘要】 比较研究了不同生物检测材料及方法在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毒素的生物活性检测上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毒素不仅对云南松产生病害作用,对思茅松和华山松同样产生病害作用.用切根幼苗为材料对该毒素进行生测,所需时间虽较短,但幼苗所产生的症状较...
【中文期刊】 廖周瑜 叶辉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32卷9期 84-88页
【摘要】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 8和r=-0.462 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
【关键词】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
【中文期刊】 叶辉 吕军 等 《昆虫学报》 2004年47卷2期 223-228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1nor(Hartig)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ts Franchet的主要次期性害虫之一.1980年以来,该虫与纵坑切梢小蠹T.piniperda(L.)一起在中国西南部大量发生,导致数十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