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4
- 6
- 6
- 31
- 21
- 9
- 9
- 2
- 68
- 12
- 10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修宁宁 邓沛汶 等 《检验医学》 2024年39卷3期 307-310页ISTICCA
【摘要】 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是一种无芽孢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通常认为是寄生在人鼻咽部、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蒙 黄小平 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年23卷4期 513-5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可定植于皮肤、呼吸道以及环境中,过去常常被认为是非致病菌而被忽视[1].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有创性诊疗措施应用于危重症及慢性病患者、细菌检验技术进步及抗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芬 许可欣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44卷11期 1403-1406页ISTICCA
【摘要】 纹带棒状杆菌是革兰染色阳性菌,属于非白喉棒状杆菌,常呈栅栏状或 V 字状等,排列不规则,无芽孢.首次由 GARCIA 等[1]报道,定植在人体皮肤和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从创面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腹腔引流液和血培养中分离出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冰 陈东科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年44卷4期 471-4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揭示我国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广东、唐山、北京地区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7株纹带棒状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科 张德纯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年39卷5期 361-36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纹带棒状杆菌(MDR-Cs)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MDR-C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连反应检测菌株的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Ⅹ)、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W))、DNA螺旋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智凝 黄黎明 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34卷5期 106-108,1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42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万贞 李格非 等 《检验医学》 2019年34卷11期 984-9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地区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6—2018年分离自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各类临床样本的74株纹带棒状杆菌的样本类型、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 周取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40卷15期 1919-1920页ISTICCA
【摘要】 棒状杆菌属于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通常被认为是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分离出棒状杆菌 ,也被认为是污染菌[1 ] .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棒状杆菌存在潜在致病力 ,特别是纹状棒状杆菌 ,为多种感染的病原体.现将重庆市第六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伟 李亚娜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17卷20期 2228-22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棒状杆菌属细菌的流行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治疗棒状杆菌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分离的166株棒状杆菌通过MADI-TOF MS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进行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鸿 汪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38卷16期 2335-2336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因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成为了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文献报道,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念珠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