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7
- 4
- 3
- 2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武陶 张柏林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8年34卷5期 703-7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典型代表,属于疏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改变细胞膜形态以及增加3-磷酸甘油二酯的供给,均可容纳更多的β-胡萝卜素,从而提高其产量.然而在之前的研究中,没有对细胞膜的磷脂中主要组分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晓珊 江宏文 等 《生物学杂志》 2010年27卷6期 8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维生素D2的合成前体,也是一种重要医药材料.近年来,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已经被弄清,其基因调控也获得了初步的进展.就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基因调控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传刚 舒晓宏 等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10卷12期 1248-125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对BTT739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 每日1次;2)rhIL-6组:每日腹腔注射1次rhIL...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投药和剂量;白细胞介素-6/生物合成;膀胱肿瘤/生物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小钊 徐慧妮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13年17卷3期 267-273页ISTICCA
【摘要】 植物甾醇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对响应植物逆境胁迫也具有重要功能.植物甾醇是细胞膜和脂质筏的重要组分,与膜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主要通过甾醇含量的相对变化维持膜的稳定性及影响脂质筏的生物功能响应逆境胁迫.植物甾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影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2年31卷2期 123-125页ISTICCA
【摘要】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最大的细胞器之一,是细胞膜所有组件、蛋白、脂类和类固醇合成的部位.当未折叠/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堆积时将导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年31卷6期 591-592,594页ISTICCA
【摘要】 耦联因子6(CF6)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1个亚基,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前列环素合成受抑、NO释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增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扮演关键角色.近年来发现,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龙志 石铮 《医学综述》 2006年12卷10期 605-607页ISTICCA
【摘要】 他汀类药物(Statins)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已普遍用于临床治疗高脂血症.HMG-CoA还原酶是细胞内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其作用,减少甲羟戊酸(MVA)合成及其下游产物,从而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冬梅 陈琛 等 《解剖科学进展》 2006年12卷4期 355-358页ISTICCA
【摘要】 Caveolae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烧瓶状的特殊膜结构,参与包括细胞的分子运输、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在内的多种细胞活动.Caveolin-1是Caveolae中重要的结构蛋白,抑制细胞生长,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如G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河北医药》 2006年28卷7期 632-63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C-反应蛋白是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急性肺炎患者的血液中首先发现,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组成部分,具有调控作用,至今仍为最有用的急性时相蛋白.国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