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8
- 6
- 14
- 9
- 6
- 5
- 5
- 13
- 5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范伟平 方苹 等 《化工学报》 2004年55卷2期 242-246页
【摘要】 对照扫描电镜照片考察了底物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errooxidans N1 能量代谢和菌体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硫化矿的生物浸出过程中T.ferrooxidans的能量代谢产物之间的反应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ferrooxidans的硫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晨明 导师:陈岑 浙江理工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和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对人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性创伤、烧伤等因素的影响下,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和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物质丢失或感染,甚至威胁生命。而现今传统的伤口敷料因伤口组织液渗出极易与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晶 导师:余润兰 中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13年
【摘要】 作为世界上贮量最丰富的铜矿资源,黄铜矿的生物冶金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挑战。黄铜矿的生物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对于生物膜的形成以及黄铜矿的氧化溶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pH、温度、矿浆浓度、溶氧等对于黄铜矿的生物浸出有显著影响,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文娟 导师:夏乐先 中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13年
【摘要】 分别用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提取6种浸矿菌的基因组DNA,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回收率和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不同浓度梯度的一种菌,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结果表明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焦为峰 导师:朱建裕 中南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本文以黄铜矿浸出过程中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游离、吸附状态下,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能源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吸附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与游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相比硫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晰 导师:周洪波 中南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嗜酸嗜热的高温菌由于具有能够耐受浸矿过程产生的高温以及对硫化矿具有更快的浸出速率的优点而成为微生物浸矿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广东大宝山尾矿堆废水,江西德兴铜矿矿坑水,长沙某煤堆以及云南腾冲某温泉分离到6株嗜热的硫氧化菌株D-1、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静 导师:李红玉 兰州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该文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生物浸出作用的系统研究,分析和探讨了细菌浸出条件、细菌吸附及浸铜作用机理;并针对经驯化培养的浸矿菌所具有的高抗铜特性,经过比较T.fW菌与T.fCu40菌对Cu<'2+>的吸收与运输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奉云 安然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3卷3期 212-2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大鼠细菌清除效应及炎症因子和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 120 只,随机分为 5 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4 只,采用气管滴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楠 张志鹏 等 《军事医学》 2022年46卷10期 749-757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铜绿假单胞菌(PA)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Gr-1抗体构建PMN耗竭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PMN的耗竭效果.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状况,评价肺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郇科 白博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年17卷10期 866-8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深Ⅱ度大鼠烫伤合并创面感染的动物模型,用于烫伤合并创面感染的修复及治疗的研究.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采用自制烫伤仪(蒸汽温度94℃)对大鼠皮肤进行烫伤,致伤时间点分别为4、6、8、10和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