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9
- 62
- 22
- 511
- 22
- 8
- 3
- 2
- 344
- 90
- 66
- 64
- 4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开政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36卷6期 51-52页
【摘要】 《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之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需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1]其论被后世医家及药物学家奉为圭臬.同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于一书之中,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菲 姬水英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5卷5期 26-28页
【摘要】 经方历经筛选,有着确切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乃“方书之祖”,是后世方剂发展的典范,能集中反映中医治法及药性理论之精华,具有扎实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基础,而经方的配伍意义研究,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必要性,在此探讨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秀胜 吴明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03卷6期 5-7页
【摘要】 从经方配伍、临床运用、药理研究、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对葛根药用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葛根研究的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运高 《国医论坛》 2005年20卷1期 4-4页
【摘要】 <篇首> 1800年来被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者,唯张仲景一人.张仲景不仅在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在中医方剂学的成就也是独树一帜,正如方中行所说:"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后乎仲景有方无法,方法具备惟仲景此书."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莉洁 曲夷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5期 516-521页ISTIC
【摘要】 文章先从《神农本草经》中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苦味药27种,分析其功效特点,再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分析其中用于经方的15味药物的配伍应用规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①《神农本草经》利水药物中苦味药物所占比重最大,其性多偏寒,具有散结除癥、清热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楷 马鸿斌 等 《现代中医药》 2025年45卷5期 51-57页CA
【摘要】 "合病""并病"是源于医圣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独特术语,对处理内外疾病先后的发生、发展、传变的连续性、突变性、重叠性及在指导经方临床运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损害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付 王帮众 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6期 11-14页ISTIC
【摘要】 银屑病如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合并2型糖尿病等虽属顽固性、难治性疾病,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常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文中通过对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治疗银屑病的经验进行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阳 樊蒙真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3卷5期 418-42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探讨"麻黄—石膏"配伍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麻黄—石膏"经方药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黄—石膏"配伍经方中甘草、麻黄、石膏是核心药味配伍组合;药味以温性为主,寒性次之;五味以辛、甘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骄 张沁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8期 178-182页ISTICCA
【摘要】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共涉及经方10首,根据对其相关原文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对栀子的用量较为稳定,为14~15枚不等,约12.6~19.5 g,皆取生品入汤剂.(2)所伍经方主治症状多以烦、热为主,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展 曲夷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3期 522-525,532页ISTIC
【摘要】 《神农本草经》中辛味且明确具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有12味,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8味.通过分析这12种药物的功效及配伍成的13首止咳逆经方的应用,并结合《黄帝内经》五味用药理论,总结出辛以止咳的机制及组方用药特点:1)辛以止咳药在"主咳逆"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