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2
- 14
- 13
- 4
- 3
- 2
- 12
- 9
- 8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曌嫱 王乐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7卷2期 146-1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中频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配合三维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针灸科及骨科就诊的LDH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辉 李鹏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38卷10期 10-1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平衡针与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由邢台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水齐 沈永棋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41卷3期 98-100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1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电针刺激,观察组(31例)给予TE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艺 许纲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期 562-5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频率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8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A组(n=27)、B组(n=27)和C组(n=27)。A组和B组予双相方波脉、宽150μs TENS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A组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杰 阎思宁 《广西医学》 2019年41卷22期 2909-2911页ISTICCA
【摘要】 肌筋膜触发点的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预防、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是目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本文就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及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军 陈素莲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9期 43-4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低频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经皮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20例,只进行康复宣教。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康复宣教,每周3次,共2周;治疗前...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伟 霍文璟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10卷3期 214-2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敏萍 《健康女性》 2021年42期 52-5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灌肠+雷火灸+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三种方法结合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三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直肠灌注者为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董雨璐导师:张富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五官科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来治疗视频终端(Visualdisplayterminal,VDT)视疲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VDT视疲劳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和新思路。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VDT视疲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