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5
- 5
- 2
- 54
- 11
- 10
- 4
- 3
- 32
- 10
- 9
- 9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路臻 王宗繁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7期 44-44,46页
【摘要】 不孕不育症是近年来妇产科门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原因为妇科炎症、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不调等所致的排卵异常、卵子发育异常造成的不孕不育症。中医中药口服加经络疗法(穴位注射法)治疗不孕不育症,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不孕不育症;中医中药口服;经络疗法(穴位注射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超 王亚军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3卷20期 40-44页
【摘要】 总结和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比单纯穴位注射及其联合针灸特色治疗的多种诊疗方案后发现:联合治疗与单纯疗法主要区别于取穴与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衡辉 张维波 等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年5卷1期 78-8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水分穴低流阻点注射、静脉注射和足三里穴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给予速尿或生理盐水,分别观察其对水肿动物的利尿作用,以验证循经低流阻点注射药物是否有更高的药效,并验证经络的低流阻通道学说的有效性.方法:通过猪的耳缘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2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超 郄增旺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年26卷1期 25-26,37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与刺络法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疗效及对肺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10例,取穴定喘、肺俞、脾俞、天突、膻中、孔最、丰隆为基础穴位,每穴分别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0.5 mL,然后依据辨证分型结合刺络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凤娟 马丽娜 等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44卷4期 338-342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因妊娠恶阻而就医的患者逐年增多,已成为导致我国孕妇于妊娠早期接受住院治疗的第二大入院指征,亦可增加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治病与安胎并举是中医治疗妊娠病的重要治则.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经典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耀龙 邓淑英 等 《河南中医》 2013年33卷4期 507-509页ISTIC
【摘要】 贾孟辉主任医师根据痛风发生的原因和分型特征,对痛风病先定其疼痛部位、辨清其疼痛缓急,再辨疼痛的部位所属经络管辖,再根据痛风的病因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贾主任多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痛风:①用“经络搭桥法”,针刺患者疼痛部位以止痛.留针期间一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柳纯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32卷9期 74-76页
【摘要】 <篇首> 中医外治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原理,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体内多种联系系统的综合概念,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1].而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中医外治法有穴位注射法、穴位贴敷法、灌肠和肝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天 叶小娜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17期 1-4页
【摘要】 慢性荨麻疹是以皮肤突起风团并伴瘙痒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易诊难治,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基于皮部理论的外治法有针刺、灸法、放血、耳穴压豆和穴位注射等,这些外治法均是通过刺激皮部起到激发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邪随血出和调和营卫等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港 柴进华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8期 89-91页
【摘要】 文章列举两则医案,系统地论述了祖师麻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浮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具体运用,并以中医经络辨证为指导,分别列举了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借此阐述了二者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及相关现代研究,创造性地将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蕾 李健睿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31卷5期 406-40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常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春、秋两季发病较高.中医学中称中风,属中经络,亦称口眼歪斜、吊线风、口僻.中西医治疗该病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