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8
- 5
- 1
- 90
- 8
- 6
- 5
- 4
- 12
- 12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6期 546-5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帝内经》论述了经脉的两种循行模式,分别是向心性(上行性)循行模式和十二经循环模式.而后世针灸理论多将十二经脉循环流注视为经脉运行的基本模式进行表述.但是,《黄帝内经》中这两种模式的共存,不仅是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更是不同的古代哲学思想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玲 杨峰 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5期 138-140,141页CA
【摘要】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十一脉学说到十二脉学说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经脉学说形成的早期,数术观念是渗透其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但最终成熟于十二经脉系统和建立经脉的循环体系的必要性有密切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 王迪生 《中医研究》 2008年21卷8期 1-3页
【摘要】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周期性的运行沟通着机体的上下内外.起着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脑内生物钟是经络循行的动力,环境敏感细胞与微血管网络是经络气血的物质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超 林怡 等 《中国针灸》 2020年40卷3期 291-2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心律失常家兔前臂手三阴经表面微循环的变化,比较手三阴经经脉反应的差异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经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3.3 mL/kg麻醉,生理盐水组注射1 mL/kg的0.9%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本华 赵岚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2期 124-126页ISTICCSCDCA
【摘要】 阴阳按"一分为三"的时空划分三阴三阳并配属脏腑经脉,依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按内属脏腑端和外连手足端之空间三阴三阳的阴阳含量同性"相斥"由多向少方向、等量三阴与三阳"相吸"作用顺接而时间继起的流动,对应了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反映出...
【关键词】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三阴三阳;经脉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本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2期 484-485页
【摘要】 目的:理解经脉循环的次序。方法:首先从气血循环上解释经脉为什么起自肺经、终于肝经再回流于肺经;第二,阴阳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在“三阴三阳”经脉循环每一回环均起作用;第三,诸阴间的“同性相斥”作用完成了胸腹部诸阴经间的交接,使三个回环的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志恒 赵曼霖 等 《天津中医药》 2025年42卷3期 311-314页ISTICCA
【摘要】 项枕部腧穴是古今用来治疗眼病的重要针刺部位,其中位于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应用范围最广,临床使用频率也最高.结合经络理论及解剖结构对风池与眼病的穴刺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目-项中"关联的经脉循行是风池穴治疗眼病的经络基础,其作为胆经离首入项的第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杰 刘基玲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11期 3045-3049页ISTICCA
【摘要】 总结吉训超教授从脏腑经脉主时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脏腑经脉主时源于子午流注理论,反映了人体经络气血循环的时间规律.吉训超教授认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的时间发作规律,与肺、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可将小儿咳嗽变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梅 曹慧敏 等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7卷2期 44-46页
【摘要】 弱视归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能近怯远"的范畴,其发生与气、血、精三者相关,主要病机为血虚.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特定腧穴调动经络气血,调整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血液运行,改善局部血供,在弱视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笔者基于"目受血而能视"理论,结合小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