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20
- 8
- 1
- 58
- 4
- 2
- 2
- 1
- 10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庆城 胡翔龙 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年23卷10期 85-87页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已是愈来愈广泛,本文报道了一例以肌电反应作为客观指标检测经脉循行路线的人体实验作为基础,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原理与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翔龙 汪培清 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1年20卷5期 325-328页
【摘要】 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对人体体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正常生命现象,证实了古人对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并归纳出它的5个基本特点和显现的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与经脉路线相关的物质组成奠定了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翔龙 许金森 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2年21卷1期 6-8页
【摘要】 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诱发出与该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显著高于非经的对照部位,二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辉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2017年
【摘要】 关于经脉的循行路线,《灵枢》中有多篇提及,各有不同观点,大都以向心或者离心为方向,而关于经气前后及左右之间的循行,较少见到相关的论述.笔者对《灵枢》中经脉循行路线进行了整理,并从气街理论着手阐述了经脉的横向联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雪艳 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 2014年
【摘要】 通过对经络感传特点研究的分析及理论思考,认为经脉循行路线的研究应该在分析经络感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共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律总结.基于此,提出了经脉循行路线的研究假设——针灸刺激时选择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以"经脉循行的路线是发生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翔龙 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一个复杂体系,它内属腑脏,外络支节,行血气、营阴阳、应天道,是血气运行的通路,是人体机能的联络. 本文介绍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络研究逐步形成了循经感传等经络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翔龙 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人体体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直观地显示了古人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再次对350名志愿者进行观察,核实我们既往报道的实验结果,继续观察它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对它的形成机理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深化对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翔龙 全国中西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 2001年
【摘要】 本文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对250名志愿者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受试者身上都可观察到距离较长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长者可通达经脉全程.直观地显示了古人所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并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归纳出它的五个基本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宇珩 张闻东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5卷6期 630-634,639页
【摘要】 张闻东教授继承与发扬中医传统疗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结合长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循经取穴为主,辨证选穴为辅,远治近治相结合,辨经辨证同配伍"的取穴原则,从辨经入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膀胱经型、胆经型、督脉型和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