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1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海珊 雷江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8年45卷12期 2638-26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配合经脉干支表达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予就诊日期的干支表达配合子午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宁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9期 3887-38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气血运行规律分别有3个维度,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空间横维,十二经脉走向及交接规律是空间纵维,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规律是时间维.中药性味归经原理对应也有3个维度,味是空间横维,性是空间纵维,归经是时间维.本法是结合性味归经原理和子午流注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玫君 杨旭光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3761-37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流注八穴"又称为"交经八穴",现称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交会的腧穴.文章通过梳理"流注八穴"的流派传承规律,阐述了"流注八穴"的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及应用,着重从"按时取穴"和"按症取穴"的角度阐述了"流注八穴"的传承,总结了"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绪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1期 4867-48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860年来,子午流注针法受到不少医家质疑.古代医家汪机、马莳、张景岳、李学川、李盛卿,以及当代医家王鹏、卓廉士等,对子午流注针法的起源、经脉腧穴五行属性、干支配合、时穴对应、开穴方法、开穴结果等提出了质疑,甚至斥之为“杜撰”或“臆说”.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志 许能贵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3期 950-9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其治疗头面五官疾病,传统上一般分别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行于头面,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的作用来说明其机制.笔者认为还可以从脏腑别通和子午流注的对冲两方面理解“面口合谷收”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玲 孙春全 等 《北京中医药》 2017年36卷5期 455-458页ISTIC
【摘要】 “根结”是针灸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体四肢的“井穴”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取象比类,以流水喻经气循行,形象地说明了经气活动的上下联系,强调以四肢末端为出发点,着重于经络之气循行的根源与归结.从“体用”的角度解释“根结”流注次序与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