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3
- 1
- 15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敏 《中国针灸》 2017年37卷5期 561-5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血头行走穴道歌"是少林伤科中循穴治伤代表作,论述了一天之中不同时辰,血头行走经于任督二脉不同穴位的循环流注过程.本文探讨了血头在任督二脉中循行与任督流注及十二正经流注的关系,发现血头的过穴时间与经脉流注时辰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血头所过之穴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亮 杨慧琳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32卷8期 135-136页
【摘要】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与原穴理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医学理论财富,其中蕴含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我们在临床上不断地去体会和挖掘[1].临床上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选穴治疗相关脏腑疾病之报道屡见不鲜.然经脉当令时辰原穴突然剧痛难忍之病案却鲜有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钢 臧海生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31卷3期 90-9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阴跷脉、阳跷脉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04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观察各证型的肌无力分布、疗效和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结果: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的疗效比较,差异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传庆 张伟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6期 1371-1373,13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肺系疾病,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肝与肺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临床提出“肺生血”理论,认为肝肺之间存在着血运为基础、气运血运经脉流注的综合轴系,即肝肺循环轴.此轴系的提出,对特发性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焕芹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23期 2067-20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循经考穴编》是一部关于经脉流注、经穴考证的针灸学专著.从书的内容构成、作者、版本考据及腧穴考证、刺法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浅议该书中描述的透针刺法、刺络放血及沿皮刺法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智龙 赵淑华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10期 859-8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不是按照三阴三阳排列的,而是根据气血在人体的运行规律确立的.气血在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衰尽复生,终而复始.这种终而复始、如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本华 赵岚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2期 124-126页ISTICCSCDCA
【摘要】 阴阳按"一分为三"的时空划分三阴三阳并配属脏腑经脉,依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按内属脏腑端和外连手足端之空间三阴三阳的阴阳含量同性"相斥"由多向少方向、等量三阴与三阳"相吸"作用顺接而时间继起的流动,对应了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反映出...
【关键词】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三阴三阳;经脉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桂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12卷3期 7页
【摘要】 <篇首> 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与瘀血有关,其主要致病因素有气滞,血瘀痰湿及湿热.曾菲英[1]以为子宫肌瘤由于气虚运血无力,瘀血内阻,气虚无以运化水湿,水聚成痰,痰瘀互结形成症瘕所致,夏晨等[2]以为子宫肌瘤属痰滞中焦经络,系由脾虚、肾虚、肝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蕊 导师:王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本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再探及临床观察三部分:上篇·文献综述:本部分从分析古、现代文献入手,通过纵横比较,梳理《灵枢》中二种经脉流注矛盾的源流和历代发展,总结矛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展望.中篇·理论再探:本部分根据历代文献考据,立足经典,试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卫华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4期 690-692页ISTICCA
【摘要】 在针灸学中,针向迎随补泻手法是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逆而定.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相同则为补法;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相反则为泻法,并且与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有关.手三阳经补法的针尖指向心脏,泻法反之;足三阳经补法的针尖应指向四肢末端,泻法反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