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11
- 1
- 1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范小雪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经间期主要的功能活动即为使卵子发育成熟,顺利排出,摄精成孕;其生理特点为重阴转阳和氤氲状的血气活动。其一系列功能活动的顺利完成与肾肝心及阴阳血气活动密切相关。卵子源于先天生殖之精,藏之于肾,依赖肾阴的充养,肾阳的鼓动,肾气的推动,以及肝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小雪 第七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2016年
【摘要】 不孕症中有20%-35%为排卵障碍性,对于此类不孕症患者,经间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历代医家及现今广大中医工作者,对其重要性也都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思路也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补肾填精、疏肝解郁、调补心(脑)、活血通络的思路探析不孕症经间期的治疗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小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四届学术论坛 2016年
【摘要】 不孕症中有20%-35%为排卵障碍性,对于此类不孕症患者,月经周期中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的治疗都很重要,其中经间排卵期又尤为关键.历代医家及现今广大中医工作者,对其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思路也各具特色.本文从这三期出发,以经间期为关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毕颖 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观察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时机. 方法:将10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埋线1组35例、埋线2组36例、西药组35例.埋线1组于经前3天及经间期(月经第12-14天)、埋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戴燕 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林毅教授根据西医月经周期的内分泌学说,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参考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给予周期性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经后期重在补益肝肾,调气血;经间期以通为法,促进排卵;经前期以消为法,注重治标;月经期以泄为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瑞芬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2010年
【摘要】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从补、调、温、通四法运用中药人工周期分期治疗。经后期补益肾气为主,佐以活血,促进内膜的生长和卵泡发育成熟;经间期调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气血活动,达到精气阴阳的顺利转化,使卵泡顺利排出;经前期以温肾助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武淑慧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介绍导师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方法:从师学习,总结所长。结果:导师崔晓萍教授认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肾虚为本,痰湿为标,并运用补肾化痰基础方顺应患者月经周期演化规律进行治疗,即经后期酌加滋阴养血之品;经间期酌加温...
【关键词】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 补肾化痰调周法 ; 导师经验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夏桂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经间期学说在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理论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历代对此认识甚少,随着对于该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对有关“时序数律”、“重阴必阳”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阐述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状态在基础体温变化过程中的特定意义,从而突出此期在月经周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惠娟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2009年
【摘要】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经的治疗,着重于患者经间期的辨证施调。笔者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倒。治疗组中通过观察患者习惯、喜好、性格、经期症状及舌苔、脉象等,给予辨证、辨体分型,分阳虚型、气郁型、痰湿型、气虚型,根据各型证候特点。再予饮食、起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冯秀杰 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药物性闭经是精神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由于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在中医药治疗中应抓住月经的经前期、经间期和经后期,予以活血化淤,益血通经和健脾益肾等治疗方法,以达到气血流通月事以时下的治疗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