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5
- 2
- 2
- 4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蒋宾 曹莉梅 等 《现代养生B》 2016年2期 75-75页
【摘要】 目的:探究对比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测定房室传导功能的差异。方法:本组临床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射频管道消融(RFCA)治疗后进行心内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原 李乔华 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2期 101-104,115页
【摘要】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鉴别诊断较困难,且危害极大。心脏猝死的绝大多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这也凸显了及时准确诊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意义。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手段,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时P波常与QRS波或T波重叠而难以辨认,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原 李忠杰 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1期 40-42页
【摘要】 早在1774年,内科医生Squires首次提出,体外电刺激可以作用于人的心脏。次年,丹麦的内科医生Abildgaard 进行了电刺激作用于心脏的研究。195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Paul M.Zoll 医生首次在人体胸壁的表面施行脉宽2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原 李忠杰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年1卷1期 45-47,52页
【摘要】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要课题,心电图作为目前临床三大检查常规之一为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提供了及时、简便、可靠的依据.但对于那些阵发性或复杂性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往往束手无策.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检查,也是临床电生理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蔺佩鸿 江勇 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年23卷4期 241-2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作用.方法用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对37例病人应用参附注射液前后的房室传导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参附注射液能使78.4%的受检测者房室传导功能下降,房室传导功能改善的仅有10.8%.结论静脉应用参附注射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寿年 潘仰中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年18卷2期 326-32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以心电信息的电生理机制和电压效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限幅技术实现临床最佳记录效果。经临床试验证明,限幅技术的应用,使得心电生理检查中微弱信号(如希氏束电图中的H波)获得不失真放大,同时被过度放大的信号初始清晰,并有利于波形信号极性确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作富 刘兰 等 《贵州医药》 2010年34卷7期 638-63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经食管心房调搏心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无创性的电生理检查技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诊断分类及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相似.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经食管心房调搏行心电生理检查56例,现将检查方法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乐玮琼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1年15卷1期 53页ISTIC
【摘要】 <篇首>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将电极导管置于食管左心房后部位置,记录左心房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治疗的无创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非侵入性,方法简便安全,费用较低廉,在全国儿科已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1].我科自1999年4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玲 高迎春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4期 235-2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采用无创性食管起搏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做心脏电生理检查.资料阵发性房颤患者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27~65(平均48.5)岁,近1年内有反复发作房颤史,且记录到至少1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有阵发性房颤,超声心动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春 赵国安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16卷6期 429-429页ISTIC
【摘要】 探讨经食管心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测定房室传导功能的差异程度.对10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接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成功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在此后1周内行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分别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功能不应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