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1
- 15
- 7
- 4
- 2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虎范 马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30卷8期 17-19页
【摘要】 马进教授认为慢性肾炎乃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调、劳倦过度,损伤正气,多虚实夹杂,病位在肾,涉及脾肺,湿、热、虚、瘀并重,缠绵难愈.水液代谢紊乱,泛滥日久,致湿邪为患;缠绵日久,湿困脾肾,形成恶性循环.水液泛滥凝聚成湿,因湿致瘀;湿既是病理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劲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29卷9期 8-11页
【摘要】 郭恩绵教授将慢性肾衰竭命名为“虚劳水气病”,认为是由外感风寒、风热,疮毒,水湿;或饮食不调,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耗伤脾肾所致之水气病日久不复,耗伤气血,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俱虚的虚劳证.为脾肾两虚,湿毒浊邪内蕴,普遍存在瘀血阻络;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菊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23卷12期 50-51页
【摘要】 后循环缺血病因病机:情志郁怒,内风动越;饮食不节,痰阻脉络;过度劳累,肾精不足;气候变化,血液瘀滞.辨证论治:肝阳上亢、痰浊内蕴、肾精不足、瘀血阻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维明 于鸿妲 等 《中医学报》 2023年38卷12期 2623-2627页ISTICCA
【摘要】 浊邪蕴积体内,可随脏腑经络运行停于全身,结滞脉络,增加血液的浓稠度、造成血液动力学异常,进一步演化成血瘀,胶着不去而酿毒邪,毒浊瘀互结引起皮肤络脉瘀积及失养的病理状态.浊毒瘀阻滞皮络影响气血津液运输,导致肌肤气血生化乏源,失于濡养,则表现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小挺 陈胜辉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0年47卷7期 120-1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加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络阻浊蕴)的疗效.方法 以80例慢性前列腺炎(络阻浊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纳入标准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虚络阻,浊毒内蕴证.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益气通络排浊颗...
【关键词】 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加味;络阻浊蕴;慢性前列腺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邵蒙苏导师:朴春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20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解毒通络保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内蕴、肾络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从毒损肾络角度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
方法:试验选取60例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内蕴、肾络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树森 陈泽权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10期 98-102页ISTICCA
【摘要】 偏头痛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日久不愈的发病特点,与浊毒逐渐积聚、黏滞不化、伏于脑络、难以清解的病理特性较为类似.该文结合浊毒学说与络病学说,从浊毒伏络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络,以浊毒内蕴、瘀阻脑络为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麒 李福生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9期 1657-1660页ISTIC
【摘要】 尿酸性肾病一般多从脾肾两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论治,临床疗效欠佳.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立足于数十年的临床经验,通过实践发现从伏邪论治本病甚效,提出了"病位分经脉脏腑"等证治思路,重视分期辨治,善用藤类药、搜风药及交替疗法,对本病辨证论治具有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蔓 赵晰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7期 849-852页ISTICCA
【摘要】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肾失气化、浊毒内蕴、瘀血阻络"的病机特点.笔者团队基于"温肾化气法治疗肾脏病"的学术观点及近年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温肾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煜晗 王彦刚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2期 2452-2455页ISTICCA
【摘要】 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既可单独为患,又能作为其他疾病的兼证.历代医家多立足于气血论治.本文基于六郁理论,结合麻木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气血郁滞、湿热内蕴、痰浊阻络论述麻木的病因病机,气血郁滞是六郁的基本病变,认为气血郁滞是麻木的关键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