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52
- 92
- 9
- 1
- 433
- 127
- 22
- 15
- 11
- 99
- 57
- 40
- 40
- 3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兴玉 刘焕芳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年25卷1期 13-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发育过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个体发育.结果表明,檀香维管组织的分化分为两个时期:入侵前和入侵后.吸器维管组织发育始于盘状吸器时期,起源于吸器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后分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凤栾 闵睫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36卷9期 1764-17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狗蔷薇(Rosa canina L 。)类原球茎发生机制,以建立月季高效再生体系,探讨了根尖内部维管组织在狗蔷薇愈伤‐不定根根尖膨大发育为类原球茎过程中所起作用。剪切试验发现,脱离愈伤的狗蔷薇不定根根尖不能诱导类原球茎形成;桥接培养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爱霞 陆嘉惠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35卷8期 1612-16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甘草属2种耐盐植物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为材料,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 mmol·L-1)NaC1处理幼苗21d后,分析其生物量和根、茎、叶中的Na+、K+含量以及K+/Na+,计算根的离子选择吸收和运输系数,并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艳丽 吴鸿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年44卷4期 769-7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就近10年来拟南芥维管组织发育分化,形态建成、变异类型等,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俊哲 古松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年15卷3期 219-2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不同苗龄(1-12 d)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幼苗进行观察,比较了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根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借助下胚轴过渡到子叶中,而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仅是简单的连接.这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学通报》 2006年23卷3期 262-2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材树种,在我国多用作胶合板和纸浆原料,其速生性的特点也很早为人们所认识.众所周知,树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的节律性,与此同时维管组织的细胞内含物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利用电镜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菁 董忠民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7期 1111-1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关于根茎初生维管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子叶的关系,在文献中已有广泛的论述,有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大部分早期关于根茎转变区的文献研究的是初生组织已完成发育的幼苗.这些研究者认为转变区域是根和茎这两种轴器官之间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相互连接的区域.但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群 杜中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0年20卷1期 54-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南瓜属植物的下胚轴节段进行嫁接。光镜观察发现: 异种嫁接西葫芦/南瓜和南瓜自体嫁接嫁接后6~8 d在接穗、砧木的薄壁细胞和嫁接面处愈伤 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连接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桥在嫁接后8 d形 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郭 王敏杰 等 《林业科学研究》 2010年23卷2期 177-183页
【摘要】 启动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所控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依据拟南芥ATH1芯片分析杨树维管形成时期特异表达基因的结果,选取了差异表达基因NST3,通过BLAST比对在杨树EST数据库(PopulusDB)中找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宏伟 刘洋 等 《植物学报》 2017年52卷5期 608-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谷子(Setaria italic)为研究材料,利用锌特异性探针HL1,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等温滴定热量测定仪(ITC200)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等仪器探究了该化学探针的特性以及植物细胞外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