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3
- 1
- 1
- 1
- 1
- 6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志文 李艳娇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3期 136-1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扩增青枯劳尔氏菌RipAK基因启动子序列,与lacZ基因融合得到pHM1∶PRiPAKLacZ.携带pHM1∶PRiPAKLacZ的青枯劳尔氏菌在营养丰富和基本培养基中都有LacZ活性,表明RipAK启动子可以推动lacZ基因的表达.为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瑜 马玉超 《生物技术通报》 2016年32卷9期 197-2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为了获取能够高效定殖并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通过引入强启动子(ermEp)构建了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蕊 刘西梅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4年30卷2期 194-2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华 宋淑亮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年29卷6期 591-5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LMWH);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荧光标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华 韩翠芹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0年26卷12期 1696-17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DNA同源重组方法(基因打靶)对动物基因组进行修饰是转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通用型基因打靶载体,本研究以pBS246质粒为骨架,在两个LoxP序列之间插入正筛选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eo)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EG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启叶 卢丽娜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4年40卷12期 239-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 和组成型启动子 PpsbA 克隆到质粒 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 pBBR1MCS2'-PpsbAGFP 和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琴 鲁梓旭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11期 3394-34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新方法探索丹参中潜在的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血管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以血管抑制剂PTK787损伤造模建立血管生成活性评价模型,评价不同产地的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丹参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丽萍 刘聪聪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4期 43-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荧光蛋白成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详尽解读不同荧光蛋白基因在甲基营养菌中的表达可以鉴定最适的荧光报告基因.克隆了常用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黄色荧光蛋白YFP以及其他来源的绿色荧光蛋白wGFP和红色荧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路遥 李宁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年35卷9期 801-80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PI3KC3/Beclin1复合物在染矽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自噬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常规培养NR8383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矽尘组,3-MA组和3-MA干预组,分别孵育1、3、6、12、20h后收集样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