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2
- 1
- 3
- 2
- 2
- 2
- 1
- 23
- 17
- 14
- 13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韩扬 杜娟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年45卷11期 62-71页
【摘要】 为研究绿豆淀粉魔芋豆腐在贮藏期内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灭菌方式处理纯魔芋豆腐(K0)和绿豆淀粉魔芋豆腐(KL),以感官评分、硬度、持水力、水分含量、pH值、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利用货架期加速试验,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晨璐 李超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3期 77-82页
【摘要】 以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以吸油率为指标,通过改变水热处理中的各试验因素及范围,建立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压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能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淀粉乳浓度为 2.0%,处理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倩倩 田耀旗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13期 74-78页
【摘要】 采用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3种不同类型的淀粉,研究其在微波物理辐射下产生的差异性性质,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3种淀粉所含直链淀粉量不同,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是绿豆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3种淀粉糊化后的凝胶水分含量和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东 刘婷婷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年7期 167-173页
【摘要】 为探究球磨研磨对绿豆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偏关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手段对研磨处理后绿豆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确定淀粉颗粒形貌、双折射现象、晶体结构及分子特征的变化,并进一步对淀粉溶解度、膨胀度、持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征红 张炳文 等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24期 69-73页
【摘要】 为提高抗性淀粉的制备得率,以绿豆淀粉为材料,使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绿豆淀粉,通过测定抗性淀粉含量,确定最佳超微粉碎时间为20 min;以微波糊化替代传统湿热糊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研究淀粉乳质量分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敏敏 洪雁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21期 42-46页
【摘要】 研究黄原胶(XG)对绿豆淀粉(MBS)的糊化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玉米淀粉(CS)、马铃薯淀粉(PS)进行比较分析.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曲线表明黄原胶可增加绿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崩解值和回生值.动态流变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燕 熊柳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13期 122-126页
【摘要】 将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绿豆淀粉中,测定复配粉的膨润性质、糊化特性、质构性质和拉伸性质,研究复配粉性质与粉皮质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配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均比绿豆淀粉显著降低;复配粉的峰值黏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蕾 韩小贤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年24期 1-4页
【摘要】 土豆淀粉和绿豆淀粉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这两种淀粉进行了基本理化性质的比较,包括:偏光十字、淀粉粒度分布、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溶解度和膨润力、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土豆淀粉和绿豆淀粉的偏光十字都很明显;土豆淀粉的平均粒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强 于学聪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年33卷4期 96-99页
【摘要】 传统加工生产粉丝时均加入含铝物质-明矾,铝摄入过量对人体有害.试验采用绿豆淀粉、魔芋粉和复合磷酸盐3种物质替代明矾,并通过测定粉丝的断条率和烹煮损失率分析了替代物对粉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对粉丝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添加4%~6%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柳 刘砚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19卷2期 26-28页
【摘要】 选取了三种蛋白(谷朊粉、花生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和三种淀粉(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作为肉制品的脂肪模拟品,经比较分析可知,大豆分离蛋白和绿豆淀粉均为肉制品的最佳脂肪模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和绿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