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3
- 52
- 50
- 558
- 110
- 41
- 24
- 13
- 129
- 76
- 55
- 34
- 3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飞鹤 王慧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29卷14期 40页
【摘要】 相较于普通制剂而言,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也可使得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1].而实际临床实践过程中,出于对缓控释制剂相关知识缺乏,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缓控释制剂...
【中文期刊】 王华芳 王婷 等 《中国卫生统计》 2016年33卷5期 752-75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二次推断函数(QIF)及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具有重复测量特征的缓控释制剂制备工艺累积释放度数据的建模效果.方法 选取三种作业相关矩阵对缓控释制剂制备工艺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建立QIF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用评价指标AIC、BIC...
【中文期刊】 蒙龙 陈永飞 等 《医药导报》 2013年32卷2期 260-263页 ISTICPKUCA
【摘要】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和总结目前临床上不宜磨碎、掰开的药品及其原因.不宜磨碎、掰开药品包括缓控释制剂、肠溶制剂等.但并不是所有上述药品都不可磨碎、掰开,而应该参考药品的制剂工艺灵活处理.
【中文期刊】 王艳姣 韩炜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24期 256-25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近几年来中药微丸分类、辅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查阅近年国内外中药微丸的文献资料40余篇.从微丸的分类、制备、辅料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其分析归纳,并对中药微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认为中药微丸具有辅料易得、制备工艺灵活等特...
【中文期刊】 韩海岭 王建新 《中成药》 2009年31卷1期 112-11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缓控释制剂因剂量准确、疗效可靠、使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30年来,化学药的缓控释制剂在设计原理、辅料及成型工艺、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中药基础工作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缓释制...
【中文期刊】 朱兰 顾鹏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8年35卷10期 1983-1985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随着科学的发展,由于普通制剂的吸收特性造成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其在血药浓度较大或生理条件变化时超过药物中毒剂量,故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入到缓控释制剂上.它释药缓慢,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长,从而减少了其毒副反应.
【中文期刊】 朱春燕 王向涛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10卷2期 23-2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应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中文期刊】 栾芙蓉 蒋琳兰 《医药导报》 2008年27卷5期 562-564页 ISTICPKUCA
【摘要】 随着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微型包囊与微型成球技术、脂质体、微乳等缓控释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得到应用.缓释片、控释液体制剂、缓释干混悬剂等新剂型的研究日渐深入,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中文期刊】 李晓燕 冯中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28卷14期 1203-1205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为缓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的骨架型、包衣型、渗透泵型、微囊型、混合型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结构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加以概述.结果:同一药物,可以考虑...
【中文期刊】 陈丽华 徐德生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3期 333-33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状态,得到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对最近的国内外文献中有关缓控释制剂的体内评价、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对中药缓控释给药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