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1
- 1
- 9
- 2
- 1
- 1
- 15
- 10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斌 扶长青 等 《健康研究》 2024年44卷1期 20-2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现状及其与网络自我表露、压力知觉、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压力知觉量表、网络自我表露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量表对 450 名医学生进行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肖路 陈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11期 38-40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暗黑人格和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网络自我表露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中文版、黑暗十二条为测量工具,对319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大学生抑郁轻度以上检出率为30.1%;(2)抑郁与网络自我表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倩 孙雅轩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年33卷4期 798-801,7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204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采用中文版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量自尊,之后借助自编网络互动情境操纵网络社会排斥,并测量其网络自我表露水平.结果:排斥组被试的网络自我表露显著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飞 贾林祥 《心理研究》 2021年14卷6期 565-573页
【摘要】 为了探讨网络交往及其因子在认知重评策略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认知重评策略量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1)认知重评策略与网络交往及其因子、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斌 高显文 等 《心理研究》 2020年13卷6期 566-573页
【摘要】 为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网络自我表露、领悟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表露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量表对3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呈显著正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萌君 常保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5期 4-7页
【摘要】 本研究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和改编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对高中生进行调查,主要探究孤独感与高中生网络自我表露在性别上的差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孤独感和网络自我表露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孤独感和网络自我表露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和网络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剑晨 张琪 《应用心理学》 2017年23卷1期 31-39页
【摘要】 研究探讨网络与现实人际关系质量的差异.实验一考察匿名下被试在网络与现实中自我表露水平;实验二考察被试在网络和现实情境中对他人人格品质的评价;实验三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被试对网络维持不同亲疏关系的态度.结果:(1)匿名下被试在现实中更多表露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小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7期 4-8页
【摘要】 从现实自我表露到网络自我表露,心理学研究者在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出生在网络高度普及化的当代青少年而言,网络不仅是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深深影响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状态,拓展了他们自我表露的途径和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海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 109-115页
【摘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心理社会自主性,在此目标框架内,青少年需要发展自我同一性、亲密感与性心理.为完成此任务,青少年需要获得两种重要的技能,即自我展现与自我表露.网络沟通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提高了青少年自我展现与自我表露的可控性.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滢 宋友志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年32卷1期 131-1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和社会增强假说,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不同匹配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父母依恋问卷(IPPA)、社交网站自我表露问卷和自尊量表为工具,共回收540份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