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1
- 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嘉程 董柔纯 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年40卷2期 176-186页
【摘要】 基于线索过滤理论和双自我意识理论,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湖北、吉林、山东、浙江四个省份共六所综合和师范类高校的16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临场感对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临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倩 张永欣 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年36卷2期 200-207页
【摘要】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性别角色观念,以894名具有网络使用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1)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相对剥夺感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勤学 丁子恩 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年34卷2期 171-180页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乐宁 杨璐 等 《校园心理》 2023年21卷4期 288-292页
【摘要】 目的 为探究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以271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①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丛乃贤 《中国疗养医学》 2005年14卷4期 269-270页
【摘要】 <篇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表现在青少年群体中.我们经常会在报纸、电视及电脑网络上看到一些青少年人为了一点小事所表现出的过激行为.对于这些孩子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回报,对生命的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 2010年42卷10期 988-997页
【摘要】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