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9
- 47
- 3
- 1
- 48
- 14
- 8
- 6
- 3
- 53
- 39
- 31
- 28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红岩 蔡诚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15年34卷5期 576-581页
【摘要】 基于土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CE-ECL)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利用场放大效应将检测灵敏度提高了3.5倍,最佳检测电位为1.22 V,运行缓冲液为8 mmo...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吡啶络钌;土霉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世利 陈守臻 等 《分析化学》 2013年41卷10期 1477-1481页
【摘要】 建立了光电化学系统竞争性检测生物素(Biotin)小分子浓度的方法.采用联吡啶钌[Tfis(2,2'-bipyridine) ruthenium,Ru-bpy)]作为标记物,以氧化锡纳米颗粒为电极,草酸盐为电子供体还原标记物.在470 n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蓓新 张颖 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年32卷4期 99-102页
【摘要】 基于盐酸林可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在铂电极上电化学信号的增敏作用,结合毛细管电泳(CE),建立了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CE - Ru(bpy)2+ - ECL)测定盐酸林可霉素的新方法.考察检测电位、检测缓冲液浓度...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CE);电致化学发光(ECL);联吡啶钌(Ru(bpy)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2009年28卷11期 1308-1313页
【摘要】 基于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志兵 杨佳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08年27卷1期 34-37页
【摘要】 基于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都能增强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建立了一种分离检测海珠喘息定片中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考察了联吡啶钌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PBS)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志兵 吴正平 《化学试剂》 2008年30卷12期 915-918页
【摘要】 基于氢溴酸右美沙芬增强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研究了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氢溴酸右美沙芬含量的新方法.利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44 cm×25 μm;分离缓冲溶液为10 mmo/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5);分离电压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静 梁恒 等 《分析化学》 2005年33卷6期 785-788页
【摘要】 采用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了人尿中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讨论了联吡啶钌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和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分别在0.00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梦洁 徐蓓华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8期 968-98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能够对微量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进行快速检测和准确分析的新方法.[方法]以4'-甲基-2,2'-联吡啶-4-甲酸(4-carboxy-4'-methyl-2,2'-bipyridine,Me-bpy-COO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亚芳 鲁理平 《分析化学》 2022年50卷12期 1852-1859页
【摘要】 电致化学发光(ECL)体系中共反应剂的低浓度、 高灵敏度、 无毒性等特点是其应用于生物分析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体内源性物质半胱胺(CS)作为ECL共反应剂,研究了三联吡啶钌(Ru(bpy)2+3)的ECL行为.结果表明,CS作为共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辉 汪涛 等 《无机化学学报》 2022年38卷10期 2019-2027页
【摘要】 制备了 2种含长基链的烷氧基三联吡啶和2,2'-联吡啶配位的钌配合物(Ru-Cl、Ru-NCMe),通过质谱、核磁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了表征.从它们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现Ru-Cl配合物中第6个配位点为Cl-离子,在Ru-NCMe配合物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