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7
- 1
- 5
- 1
- 1
- 7
- 5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贺全国 刘晓鹏 等 《包装学报》 2018年10卷3期 8-15页
【摘要】 针对塑料制品中双酚A(BPA)检测问题,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VP-GR/GCE)并建立了BPA的电化学检测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VP-GR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循环伏安法分别对GCE、PVP/GCE、G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远 张晶 等 《传感技术学报》 2016年29卷6期 787-796页
【摘要】 构建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吡咯-铟锡氧化物GO/PPy-ITO(Graphene Oxide/Polypyrrole-Indium Tin Oxide)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并用于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学检测。ITO微电极采用光刻技术对感光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东霞 张力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18年34卷2期 63-68页
【摘要】 本文以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吡咯(PPy)膜,以水热还原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GN),并以此构建了甘油酶电极.所构建的甘油酶电极以甘油激酶(GK)和甘油三磷酸氧化酶(GPO)为催化剂,以三维石墨烯(GN)为载体,以聚吡咯(PPy)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小欧 导师:刘宣勇 丁传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聚吡咯(PPy)电导率较高,生理环境下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但需根据应用需求进行修饰改性。论文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和石墨烯掺杂对聚吡咯薄膜进行改性,探究不同改性工艺对聚吡咯薄膜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并阐述相关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付祥 导师:刘斌 李小成 颉伟博 兰州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室温制备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吡咯/羟基磷灰石(3D rGO/PPY/HA)复合支架,探讨其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以泡沫镍(foam nickel,NF)为模板,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瑛颖 导师:江雷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 物理化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电化学响应的材料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改变自身的性能从而影响细胞的粘附,主导细胞命运以及传输药物。这些材料在广泛的应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该论文中,利用电化学响应材料的优势,制备了几种智能界面,它们可以控制细胞的粘附(捕获)与去粘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虹 导师:戴黎明 刘勇 晏露 温州医科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边缘功能化球磨(EFBM)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修饰的石墨烯(PPy-G),同时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吡咯石墨烯/聚乳酸-羟基乙酸(PPy-G/PLGA)三维纳米纤维,用于视神经节细胞(RGC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远 导师:于超 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本项目提出的“细胞电子学”借鉴于Joseph Wang于1999年提出的“基因电子学”(genoelectronics)一词。“基因电子学”用于描述DNA分子生物识别系统与电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目的在于将DNA特异性识别反应直接转换为电信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