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3
- 1
- 33
- 8
- 7
- 6
- 4
- 5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远清 黄宇 等 《中国医刊》 2024年59卷6期 640-64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的13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
【关键词】 支持性心理干预;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
【中文期刊】 陈德成 李鸣 《微创医学》 2023年18卷1期 1-4页
【摘要】 留针是传统针灸治疗过程中惯用的一种起效方式,也是针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留针候气,是一种被动的得气过程,具有疏导经气、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之效[1].《黄帝内经》非常重视留针的作用,如《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
【中文期刊】 石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13卷5期 273-275页 ISTICCA
【摘要】 隐性唇裂是唇裂中最轻微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基础是口轮匝肌的断裂和移位、鼻唇肌肉张力带的破坏.隐性唇裂的修复重点是口轮匝肌连续性的恢复和唇鼻肌肉张力带的重建.传统的开放式隐性唇裂修复术留下的上唇部瘢痕影响美观,目前的手术已趋向于采用口内切口.隐...
【中文期刊】 成琦 周启星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13卷5期 276-278页 ISTICCA
【摘要】 先天性双侧唇裂是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之一,因其畸形特点和解剖结构异常,一期修复的手术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面容发育、口鼻生理功能及二期修复,故双侧唇裂一期修复应尽可能降低术后唇鼻畸形的发生率及畸形程度.本文对与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相关的文献进行...
【中文期刊】 吴镝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37卷12期 1307-1313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在应用唇鼻肌肉张力带进行唇裂修复术后,笔者团队通过对腭咽部肌肉进行微米CT(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对腭咽部6组肌肉的起止点和肌纤维走向进行分析,包括腭帆提肌、腭咽肌、腭帆张肌、腭垂肌、腭舌肌和咽上缩肌。发现腭咽肌和腭帆提肌相互配...
【中文期刊】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1期 1-5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临床上由于对隐性唇裂的发生机制认识不足,在治疗方面倾向于采用唇裂的一般治疗思路进行“肌肉解剖复位”,修复效果常常与患者预期相距甚远.作者根据十余年来对唇隐裂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系统阐述了唇隐裂的肌肉错构特征,解释了唇隐裂令人困惑的临床表...
【学位论文】 作者: 刘馨 导师:黎冻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美容整形外科(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单侧唇裂二期修复手术难度较一期修复更大,本文将探讨通过重建生物肌张力带行唇裂二期修复,改善唇鼻畸形。
方法:收集20例一期单侧唇裂术后患者,应用标尺(0.5mm)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健侧及患侧唇高、唇长以及鼻孔宽度等数据,对测得...
【中文期刊】 赵佳琪 吴镝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3年26卷3期 191-196,214页
【摘要】 单侧唇裂相关鼻畸形可表现为鼻基底塌陷、鼻尖偏斜、鼻小柱缩短偏移、鼻中隔偏移、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等.治疗理念主要注重于结构重建及唇鼻肌肉生物力学重建,以达到鼻部长期对称性及鼻部美学.治疗时机可分为早期唇鼻同期修复、中期鼻整形术及最终鼻整...
【中文期刊】 曾卓辉 廖瑛扬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9年35卷7期 1040-104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采用U形横环钢丝联合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骨外科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93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U形横环钢丝联合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次...
【中文期刊】 衣春娜 毕朝晖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年32卷3期 332-33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功能恢复[1]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半脱位往往在脑卒中早期即可出现.由于冈上肌、三角肌等肩部肌肉张力降低、关节囊松弛,无法抵抗坐或站立时上肢重力而引发肱骨头下滑而脱离关节盂,造成肩关节半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