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4
- 7
- 16
- 16
- 7
- 6
- 5
- 21
- 8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隋修武 高俊杰 等 《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47卷5期 181-187页
【摘要】 为解决目前肌肉力测量时用肢体末端力表示实际肌肉力大小,以及未将肌肉疲劳程度考虑在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和肌肉疲劳的上肢肌肉力预测方法.利用AnyBody软件建立上肢肌肉骨骼模型,并将上肢末端力经过仿真得到单块肌肉的肌力大小...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SSA-BP回归预测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铮 王立玲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6期 673-6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自回归模型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对短时间内的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迅速做出判定.应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时变系统建模方法对10例受试者疲劳前、疲劳后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时变参数自回归模型,通过引入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洪涛 曹玉珍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7年26卷4期 493-4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时变参数AR模型的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对短时表面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快速评估.方法 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对10名受试者疲劳前、后的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时变参数AR模型,并采用递推最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武 艾坤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8卷3期 330-3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利用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的方式是否诱导人体肱二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模型.方法 实验对象从在校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60名,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造模组做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运动两组,每组25个,每个动作操作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玲 杨铮 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年18卷23期 199-204页
【摘要】 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自回归(auto regression,AR)模型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对短时间内的表面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迅速做出判定.首先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和趋势项,然后对趋势项进行零化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文涛 赵摇摇 等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6年29卷6期 23-25页
【摘要】 为研究修井机操作舱内刹把位置对人体疲劳的影响.利用AnyBody软件构造了P95百分位中国成年男子人体模型,通过建立修井机"座椅-人-操纵装置"的人机交互模型,以模型中刹把的横、纵向位置为变量,操作工的最大肌肉激活度为评价指标,在AnyB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阳建莹 蔺艳 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24卷6期 477-479页
【摘要】 目的:建立研究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疲劳动物模型,为各种因素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用铂金电极刺激蟾蜍脊髓,保护电极刺激坐骨神经干,直刺电极刺激腓肠肌,用MS302实验系统记录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和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余慧杰导师:韩平畴 复旦大学 生物学 生物力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从肌肉的生理学角度建立肌肉疲劳模型是了解肌肉生物力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体运动模拟逼真度的有效方法。本文从钙离子的传导出发,建立了基于人体生理学特点的自适应肌肉疲劳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手臂屈伸运动模型,间接验证了该模型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远朋 于万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36卷8期 718-721,7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泡沫轴练习对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过程中肌肉功能变化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4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泡沫轴组(n=22)和空白组(n=22),运用深蹲负荷造成下肢伸膝肌群运动性肌肉疲劳模型.泡沫轴组在造模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董梦坤导师:刘光达 吉林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硕士) 2021年
【摘要】 肌肉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通常是经过剧烈运动或者持续性运动后产生,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等。当肌肉疲劳到达一定程度会造成人体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比较合理的生理信号,对人体的疲劳程度进行判断。而肌电信号因便于观察且具有较高的实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