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7
- 7
- 6
- 70
- 8
- 3
- 2
- 2
- 12
- 12
- 11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渊博 张书信 等 《北京中医药》 2023年42卷12期 1373-1375页ISTIC
【摘要】 基于《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析肝主筋、肝主运动、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失常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应囿于传统的以"脾"为核心的辨证方法,辨证应以"肝"为核心,以肝的"体阴而用阳"为纲领,治法上重视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阴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月香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1期 189-189页ISTICPKUCA
【摘要】 通过文献整理,对肝主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理做了探讨.认为肝能够贮藏血液是由肝脏本身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肝能够调节血量是古人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现象观察而得到的;肝能够防止出血是取"肝藏血"之"藏"字还有约束、固摄之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成颖 赵文霞 等 《光明中医》 2018年33卷13期 1853-1854页
【摘要】 "肝开窍于目",目与肝脏之间通过经络保持密切的联系,肝经循行于目,肝主藏血,目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调则目病,肝气失和则生目疾.在临床上很多肝脏疾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和体征,比如黄疸、角膜色素环、干眼症、瞬眼及眼球震颤、眼底血管变化、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都亚楠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4卷7期 55-56页ISTICCA
【摘要】 “肝者,罢极之本”是联系肝两个生理功能的枢纽.肝主藏血是其物质基础,主疏泄是其功能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调控气血的运行,使肝为“罢极之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和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22卷7期 33-35页
【摘要】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肝主藏血对肝病卧休治疗的双重作用,即:肝主藏血理论及其解剖学依据、肝脏血供应量与肝脏功能的关系、机体运动对肝脏血供(流)量分配的影响、肝病卧休治疗的意义与存在问题.指出肝病卧休,对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宇元 梁苹茂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10期 755-757页ISTIC
【摘要】 认为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与神魂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或肝失藏血,以致气血失调,阴阳失交,神魂不安,发为不寐。治疗不寐,从肝立论,辨明虚实,以疏肝、平肝、清肝、柔肝四法补虚泻实,助肝复其疏泄与藏血之功,可以调和气血,交通阴阳,安守神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博韬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52卷1期 36-39页ISTICCSCDCA
【摘要】 论述“肝木曲直”之说对于中医肝藏象理论及肝病临床的重要意义.认为“肝木曲直”应诠释为肝具有刚柔相济、体阴用阳、敷和收藏、化生升发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临床上面对复杂之肝病,在充分理解肝禀“类木”“曲直”之性的基础上,当采用守恒(涵木体、达木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于雄 《福建中医药》 2019年50卷5期 51-52页
【摘要】 肝体阴而用阳,既能疏又能敛,其司疏泄与主藏血的功能互为前提,互用互利,在调控人体生命活动如呼吸、睡眠、食物代谢、水液代谢、血液运行、生殖功能、精神情志中相互配合,密切联系,以完成对人体生命的调控,这充分体现中医思想的“和”理论以及“阴阳”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 吴杞纳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848-848,849页ISTIC
【摘要】 癌症,多因气滞、血瘀、痰凝而成,肝癌亦是如此。情志内伤,肝血暗耗,致气血失调,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肝为刚脏,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足或气机阻滞,疏泄不能,则或化寒化热,或化腐蕴结,或胆汁瘀滞,或癌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