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5
- 9
- 5
- 200
- 52
- 8
- 7
- 6
- 47
- 44
- 44
- 21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思思 苏薇洁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1期 125-129页 ISTIC
【摘要】 通过文献探析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中医病名,肝、脾与Hp阳性胃溃疡的关系,以及"肝脾调和法"从"补"和"疏"两方面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Hp根除率、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在肝脾调和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主要从...
【中文期刊】 程申 陈雅琴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6期 669-673页 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王晓鸣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学习王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遣方用药思路,从理论溯源、理论依据、具体应用、病案举隅四方面分析王师调和肝脾治法的精髓.[结果]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以"肝旺脾虚"为主,表现...
【中文期刊】 张梦洁 张琼月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3期 490-494页 ISTICCA
【摘要】 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和法"作为治疗大法不断发展完善,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抽动障碍的治疗.抽动障碍存在阴阳失衡为根本、肝脾失和为关键、营卫失调为始诱的"三不和"核心病机,遵循"和法"之治疗...
【中文期刊】 赵倩茹 施丽婕 《江西中医药》 2023年54卷3期 25-27页 CA
【摘要】 "和法"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观在中医治法层面的体现,蕴含着补偏救弊以执中致和的思想.胃MALT淋巴瘤化疗后多发消化道不良反应,西医对此治疗存在局限性.施丽婕认为其病位在肝、脾、胃,病机本于气机失运、枢机不利,应从"和法"论治.主要包括以下...
【中文期刊】 杨振江 李佩聪 等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11期 1929-1931页
【摘要】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恶液质作为肿瘤晚期常见的综合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对于中医药治疗肿瘤恶液质的研究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此文基于中医"生生"理论探索调和肝脾法在肿瘤恶液质治疗中的新思路,体现中医调和肝脾法是落实"生生"之机...
【中文期刊】 刘晓琳 翟笑枫 《世界中医药》 2018年13卷1期 41-44页 ISTICPKUCA
【摘要】 “和法”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是临床常见的治法之一,主要包括和解法与调和法.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肝脏的生理特点,将其病理特点概括为肝脾失和、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结合相关代表方剂及现代研究,从调和肝脾、调和气血...
【中文期刊】 赵恩春 王斌 等 《河北中医》 2020年42卷6期 826-831,836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怡情止泻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
【中文期刊】 王利民 高宇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54卷6期 79-81页 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王晞星教授辨治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经验.认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根本病机为肝脾两虚、痰瘀毒结;临证以调和肝脾为重,减毒消癥为辅,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研创特色方药补中调肝汤,和法抗癌,疗效显著.并附验案l则.
【中文期刊】 李凤娥 强立新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7卷9期 1014-1016页 ISTICCA
【摘要】 刘玉洁教授为国家第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教授从医近40载,师从名医大家,饱览古今经典医方医集,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临床尤擅运用八法(...
【中文期刊】 顾士稳 崔璨 等 《天津中医药》 2017年34卷12期 809-81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调和肝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CA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