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6
- 9
- 1
- 64
- 19
- 14
- 4
- 4
- 35
- 18
- 12
- 12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钰雯 陈月桥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2期 355-358页 ISTIC
【摘要】 本文从大黄煎剂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近年概况进行综述.肝性脑病是肝病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以性格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昏迷为主,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目前,对肝性脑病治疗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亦取...
【中文期刊】 白琛 郭蓉娟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2期 3536-3541页 ISTICPKUCA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互作失衡密切相关.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文献,抑郁症病因多与肝郁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且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互作失...
【中文期刊】 邹欣甫 王得昌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2期 1833-1839页 ISTICPKUCA
【摘要】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肠易...
【中文期刊】 杨青芸 张相安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3卷23期 3255-3260页 ISTICCA
【摘要】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导致以排便困难为主症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结直肠动力不足.研究表明STC发病与脑肠轴(BGA)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大脑通过神经及内分泌途径参与胃肠运动、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及数量;肠道菌群通过...
【中文期刊】 于红梅 李堃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28卷7期 53-5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解郁复胃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海安市中医院门诊66例慢性FD(肝胃不和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应用解郁复胃散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
【中文期刊】 吴存虎 王岱 等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37卷4期 337-341页 ISTIC
【摘要】 目的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
【中文期刊】 钟小微 胡穗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33卷2期 108-112页 ISTIC
【摘要】 胆汁酸在肝脏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成,并在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信号传导和发挥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其不仅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还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胆汁酸在胃肠道的作用机制已在糖脂代谢性疾病和肝胆疾...
【中文期刊】 章细霞 丁雪菲 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32卷4期 333-337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运脾柔肝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观察IBS-C患者的脑区活动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门诊43例IBS-C患者,评价运脾柔肝方的临床疗效.选取20例健康受试...
【中文期刊】 李泽伦 许二平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8期 88-92页 ISTICCA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衡、肠-脑轴紊乱等.在中医理论中,IBS属于"腹痛""泄泻"范畴,其病理主要与肝、脾、肾的失调有关....
【中文期刊】 陈红艳 田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11期 134-137页 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肠-脑轴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成为治疗偏头痛的新靶点.中医肝、脾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中医肝、脾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二者相互影响的阐述展现出中医肝、脾不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