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5
- 17
- 5
- 4
- 3
- 2
- 9
- 6
- 6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赖世超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32卷5期 803-805页ISTICCA
【摘要】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人工通气、胸外按压、体外电除颤等,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欧洲复苏委员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均强调了在其实施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能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应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卷10期 121-122页
【摘要】 目的:分析胸阻抗信号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急诊内科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CA患者97例,根据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分ROSC组(n=41)与无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武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28卷3期 118-121页ISTIC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胸阻抗变化来进行呼吸监测的系统,该系统通过随胸阻抗变化激励信号的检测和放大等,获得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呼吸信号波形及计算呼吸次数等,临床多参数监护仪使用该系统对危重病人的监护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丹 乔红玉 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7卷10期 1383-1387页
【摘要】 基于磁感应测量生物阻抗变化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胸腔电导率变化来检测呼吸信号的方法。首先根据呼吸运动的特点,假定人体胸腔为电导率均匀的球体,建立磁感应测量呼吸信号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分析阻抗与胸腔容积变化的关系,以及线圈传感器半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帅 徐桂芝 等 《微计算机信息》 2008年24卷24期 284-286页
【摘要】 介绍了一种用于胸腔监测的电阻抗成像系统.利用直接数字合成器构建了多频激励信号源,采用DSP作为系统的控制与处理的核心器件,完成了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了人体胸腔测量实验,并利用动态成像算法,进行了图像重建.成像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工作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宇 杨航 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16卷4期 18-20页
【摘要】 介绍了用于心电、心音、胸阻抗信号测量的三道生理信号检测仪的硬件电路设计,着重描述了三种信号的放大、滤波、串行A/D转换及USB接口电路,前置放大使用了仪表放大器结构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采用对消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电路中的各种共模干扰,设计了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和华 吕洋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5年32卷3期 343-34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针对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体征差异导致的胸阻抗(Thoracic Impedance,TTI)变化值和胸外按压深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TTI变化值,结合患者体质量、胸围等体征差异,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预测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按压深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鑫 李韵池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3年40卷3期 353-360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体表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的呼吸功能监测仪原理样机,可在家庭、医疗急救等场合实现对呼吸功能的持续监测.方法:以STM32F411VET6单片机开发系统为平台,用一对Ag/AgCl电极作为高频激励信号的输出和心电、胸阻抗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富豪 尹琦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49卷1期 80-88页MEDLINEISTIC
【摘要】 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反映心功能和血流灌注状况,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以热稀释法为代表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因为需要进行血管插管,所以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由于具有安全无创、可连续监测、操作简单以及成本低等优势,近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亚丹导师:季忠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前,对心脏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已从有创、微创的方法成功发展到无创的方法。无创法应用较广的主要有超声多普勒法和胸部生物阻抗法。胸部生物阻抗法和超声多普勒法相比,有易操作、可长时连续测量等优点,但目前由于胸部生物阻抗法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