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5
- 1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丽琴 李伟伟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2期 1798-1801页ISTICPKUCA
【摘要】 王清任一生的医学贡献凝聚于一册薄薄的《医林改错》,其构建的脏腑理论模型具有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双重含义,具体可分为"气血运行模型"和"水谷运化模型".前者侧重于病理探讨,生理描述亦多,可细分为"气运模块"与"血运模块";后者常见于生理阐释,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宇兵 刘奇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27卷2期 306-3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脉搏波的研究在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的观点并用以解释脉搏波的成因和应用,对中医相关领域以及脉诊研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该观点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围绕其理论模型和主要内容,从中医的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煜 刘志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20期 1-5页
【摘要】 当归生姜羊肉汤首见于《金匮要略》,为仲景所创经典食疗名方.其用方精简,仅由当归、生姜、羊肉三味药物组成,以温通之法补虚散寒、温补脾肾;主要应用于寒疝、妇人产后腹中痛及虚劳三病.而后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临床疾病,起到了一方多治的效果,也启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根喜 王宏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9期 643-64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从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人体十二经脉原穴上的生物电流异常值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紊乱状态的电信号,把这些电信号,通过中医的基础理论转换成能表征人体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以及病性等多方面的病理信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建萍 张颖 《新疆中医药》 2017年35卷5期 72-74页
【摘要】 全息性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解释部分与整体、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它的创立对生物学、医学的诸多方面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中国传统医学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陈 王瑜 等 《中医杂志》 2023年64卷5期 433-4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学对脑的认识随历史的推进而演变,但始终缺少对脑与其他脏腑经络的互动联系的认识.回回医学对脑的认识与中医学截然不同,认为"夫一身之体窍,皆藏府之所关合,而其最有关合于周身之体窍者,惟脑",并提出"脑总司脏腑所关合"的论断.借鉴回回医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濮菘 刘筠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410-64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十二地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支相冲与相合是地支间的重要联系.经脉之气的流注顺序使得脏腑与地支建立了——对应的关系.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文章以"地支冲合"为基础,并结合"阴阳变易"理论,根据以此构建的理论模型,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翠娟 巩振东 等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4期 296-297,2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全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特色,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全息性特征,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