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7
- 5
- 3
- 2
- 59
- 10
- 7
- 7
- 6
- 37
- 10
- 8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叶利斌 花爱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29卷4期 518-5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脑对缺血的耐受性.方法:用可控性兔全脑缺血实验方法造模,分5组比较不同缺血状态下,脑对缺血的耐受性.结果:①单纯阻断兔两侧颈总动脉血流,90%可较长期生存;②完全阻断兔脑血流持续6 min后开通脑血流,用常规复苏方法抢救,结果无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启弘 周良辅 等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13卷3期 213-216页ISTIC
【摘要】 对于复杂性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往往需要闭塞载瘤动脉.术前需要对患者脑血流进行充分评价,试验观察阻断或闭塞载瘤动脉后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文章介绍了Matas试验、球囊试验闭塞系列研究、131Xe CT测定脑血流和脑氧测定联合脑血流速度研究等脑血流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恩 李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7卷2期 86-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暴露于某种亚致死性损伤危险中,脑组织对后续发生的缺血产生了耐受.脑IPC的方式包括短暂性亚致死性缺血、皮质传导抑制(cortical s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劳宁 熊利泽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9期 116-1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2/5 Hz,/15 Hz,/100 Hz)对诱导脑缺血耐受程度是否有差别.方法:实验于2002-01/2002-0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即戊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晓东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3卷2期 89-92页ISTIC
【摘要】 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使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缺血产生耐受.耐受的机制涉及血管因素、腺苷、兴奋性氦基酸、热休克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KATP通道等.临床观察显示,TIA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义辉 罗鹏 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36卷3期 232-234页ISTIC
【摘要】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修饰属于真核基因表达中翻译后的加工过程.类似泛紊化,其结果 也是在修饰蛋白C端Gly残基和底物蛋白Lys的ε-氨基之间形成一个异肽键.该过程参与了细胞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建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06年29期 37-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4年9月本院的26例伴有TIA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随机对26例无TIA的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利斌 花爱远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7卷2期 3-5页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能直接观察到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并具有可控性的全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手段,可进一步开展脑缺血后相应的形态学、机能代谢学、药物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阻断兔全脑血流后,用自配的液体从兔的颈总动脉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宝瑜 李礼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年38卷9期 173-176,后插20页ISTICPKUCA
【摘要】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量释放引起的神经毒性是脑缺血后一系列级联事件发生的主要初始病理变化.非药物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血后兴奋毒性减轻神经损伤.将首先梳理脑区谷氨酸代谢过程,包括谷氨酸突触前生成和释放、突触间隙重摄取以及突触后与受体结合;然后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晓凡 付学军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年4卷8期 775-7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 5等分切脑,取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