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5
- 2
- 2
- 41
- 34
- 16
- 15
- 14
- 14
- 13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盖昊 刘凯辉 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年33卷3期 516-518页ISTICPKUCA
【摘要】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腹胀、乏力、纳差10年,加重1周”于2013年7月13日入本院.10年前患者因腹胀、乏力、纳差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当时未能明确肝硬化病因,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周患者上述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建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9卷6期 4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1 病历简历患者,男,57岁.以左季肋部突发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伴发热6小时入院.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史8年,无肝炎及其它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9.2℃,左上腹有压痛.WBC:15×109/L.胆红质、血清蛋白、谷丙、谷草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东斌 刘家峰 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年18卷2期 200-2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脾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7例脾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有明确病因者5例,无明确病因者2例.7例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除1例患者胰体尾囊腺癌侵犯脾动脉行胰体尾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进东 赵年 等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27卷2期 132-1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累及脾血管并发脾梗塞及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28例胰体、尾癌患者进行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并进行后处理重建显示脾动、静脉受侵情况及侧支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晓瑜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43卷5期 102-103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脾梗塞的超声表现,提高这种少见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以脾梗塞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例.运用二维灰阶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分析其超声表现,得出结论.结果10例脾梗塞都具有脾内楔形低回声区,尖端指向脾门,基底部朝向脾包膜,彩色DOPP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惠霞 《蛇志》 2007年19卷3期 231-232页
【摘要】 <篇首> 脾脏不在正常的解剖位置称为异位脾,异位脾能复位,呈游走状,叫做游走脾.此病临床罕见,多发生于中年经产妇,其形成的原因多由于先天性脾蒂及支托脾蒂的诸韧带过长,或韧带缺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明 《洛阳医专学报》 2001年19卷1期 76-76页
【摘要】 <篇首> 脾梗塞并不少见,但有关报道不多.现报告6例经确诊的脾梗塞病例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立金 李奕祺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年22卷3期 153-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复合型MI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应用光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奕祺 纪立金 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12期 2241-2242页ISTICPKUCA
【摘要】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迎春 吴旖芬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11期 242-24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主要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Medline检索1987-01/2003-12中国医学核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