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2
- 4
- 1
- 153
- 25
- 11
- 6
- 3
- 30
- 18
- 15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琨 王如梦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2期 312-317页 ISTICCA
【摘要】 冠心病发病之本在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六腑密切相关,脏与腑互为表里,故可从腑论治.隐匿期少阳郁闭,气机不畅;进展期三焦不通,痰浊内生,坚结不散;急性期浊毒内生,腑气郁闭;恢复期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治疗上当分清标本缓急,以通为补,通补结合...
【中文期刊】 樊倩 赵峰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5卷8期 928-933页
【摘要】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学"卒中"范畴,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六腑以通为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六腑不通不降,则脾胃、肠腑、三焦气机受阻,气机不畅,浊邪...
【中文期刊】 李亚荣 《山西中医》 2024年40卷10期 69-70页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因病机为寒热错杂致胃气痞阻,肝胃不和致胃气阻滞,胃阴亏虚致胃失润降,瘀阻脉络致胃络壅滞.临床治疗应以"通"为法,通补兼施.可用健脾运通、滋阴润通、调气疏通、化瘀通络等法治疗该病.
【中文期刊】 李子涵 张琪琪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6期 817-822,827页 ISTICPKUCA
【摘要】 代谢毒素的产生和潴留是慢性肾衰竭的显著特点.改善代谢毒素产生的内环境,减少代谢毒素生成并增加其排泄,是阻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环节.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等邪实为标,久病则湿...
【中文期刊】 王欣彤 厉励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0卷1期 137-140页 ISTICCA
【摘要】 卒中后抑郁是抑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回归社会的能力.符为民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痰浊瘀血内生,脑腑功能失调.基于"六腑以通为用"中医理论,符教授提出以通腑为治疗大法,临证时常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精准...
【中文期刊】 季玉伟 张云松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8期 9-12页 ISTICCA
【摘要】 "腑以通为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后世不断挖掘与创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脏腑辨证病位在胃.胃属六腑之一,不管是经络循行还是生理...
【中文期刊】 王浩 张继伟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期 100-103页 ISTICCA
【摘要】 中医重视腑"以通为用,降为顺"的治疗思路,将慢性前列腺炎归于"腑"病范畴,综合施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利湿祛浊等治疗方法,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精神、心理压力不断增大,不良的生活作息等,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渐趋复...
【中文期刊】 饶显俊 谢晶日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6卷6期 637-641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医案,对谢师治疗胆石症的理论基础、辨证特点和用药经验的独特之处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师认为,胆石症的病机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互结为因,胆腑瘀阻...
【中文期刊】 徐新宇 应志康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3期 72-75页 ISTIC
【摘要】 崔云教授认为气虚不摄或实邪逼迫导致精室血络受损是诱发血精的关键,血精病变部位在精室,精室属奇恒之腑范畴,具有以通为用的特性,因此中医通法可运用于血精治疗的各个环节.湿热瘀结者,重在清热利湿化瘀,以通为主;肾虚肝郁者,重在滋肾疏肝活血,通补兼...
【中文期刊】 王艳茹 安明伟 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4卷1期 11-14页
【摘要】 肠道菌群是阐述"六腑以通为用"机理的重要渠道.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肠道微生物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展,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医经典理论"六腑以通为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强调不通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