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2
- 67
- 29
- 1
- 403
- 171
- 106
- 92
- 28
- 396
- 132
- 86
- 72
- 5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邢泉生 任悦义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年17卷5期 365-36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观察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新型输送系统封堵技术连续对136例膜部VSD患者施行修补,年龄3个月~15岁,...
【中文期刊】 刘安全 徐岩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12卷13期 2442-2444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8/2006-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82例.男43例,女3...
【中文期刊】 李中清 《护理学杂志》 2006年21卷7期 41-4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实施介入治疗的42例PMVSD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1例第三度房室阻滞.经积极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加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心律失常、发热、...
【中文期刊】 苏伟 蔡菁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26卷11期 1090-109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国产"心健"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长期随访.方法: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25例,年龄(14.18±12.22)岁,室缺直径(4.76±2.31)mm,经鞘管送入国产"心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室缺进行封堵,术...
【中文期刊】 苟云久 杨永珠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年5卷12期 988-98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经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引下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通过导管...
【中文期刊】 曹爱芳 李海燕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22卷10期 50-5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104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48例,女56例,年龄2~56岁,平均(17.29±12.93)岁.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和左心室造...
【中文期刊】 朱鲜阳 韩秀敏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4年13卷2期 108-11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患者均有运动后心悸气短,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分裂.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17例,左心房增大8例.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膜部...
【中文期刊】 杨新超 柳德斌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2卷4期 323-326,38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选择4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另外选40例经传统外科修补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1~32(15...
【中文期刊】 徐玉鹏 米斐 等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16卷13期 30-31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 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
【中文期刊】 刘安全 徐岩 《安徽医学》 2009年30卷8期 985-987页 ISTIC
【摘要】 <篇首>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占CHD的20%~30%,其中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约为75%[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术有需要体外循环、创伤大、痛苦大、留下瘢痕及其恢复时间长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