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1
- 2
- 39
- 15
- 3
- 2
- 1
- 25
- 23
- 15
- 10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熊健斌 孙宏志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年2期 346-3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1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时宁文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43期 6896-690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感染性骨不连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组织控制感染,修复缺损软组织闭合创面,又要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肢体的功能。由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取材方便,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来源广泛,其混合植骨模式成骨可靠、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猛 郭宗科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52卷z2期 89-9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填充上睑后行重睑成形术矫正上睑凹陷及重睑过宽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睑凹陷致重睑过宽的患者31例,抽取自体脂肪颗粒后切开设计切口进行注射填充,并行常规重睑成形术.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重睑轮廓外观平缓,美观自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猛 郭宗科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52卷z2期 89-9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填充上睑后行重睑成形术矫正上睑凹陷及重睑过宽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睑凹陷致重睑过宽的患者31例,抽取自体脂肪颗粒后切开设计切口进行注射填充,并行常规重睑成形术.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重睑轮廓外观平缓,美观自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南宠 荆浩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年25期 4585-459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篇首>背景: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 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得利 孔祥盼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47期 8741-874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观察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展 周磊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年16卷4期 235-2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找到一种新的促进骨愈合的方法.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HGF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烨 闫景龙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11期 1184-11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生长因子微包囊制作方法,观察其释放规律和复合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 正交设计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包囊制作工艺,于2、4、8、12、24、36...
【关键词】 骨移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包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天彪 闫景龙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19卷3期 187-1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Ⅰ型胶原以及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56只,切取自体髂骨研磨成微小颗粒,分别与BMP及Ⅰ型胶原复合,实验分成4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滨 闫景龙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年12卷16期 1247-12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A组)、块状骨(B组)两组,每组24只,取左侧髂骨,修剪成0.3cm ×0.5cm×1.0cm骨块,A组将骨块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