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5
- 46
- 3
- 45
- 24
- 18
- 17
- 12
- 39
- 24
- 10
- 10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廖宁 邱阳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4年43卷9期 1483-14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能够提前预测环境变化的调控网络——生物钟.它不仅仅是植物内部的分子计时器,更是植物与环境间联系的一座桥梁.通过输入途径将环境中授时因子(光照、温度等)发生变化的信息传递给核心振荡器;而后,生物钟核心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 曹乐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4年41卷1期 72-80页ISTICCSCD
【摘要】 提出一种仿生足端轨迹控制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用单个CPG神经元,将振荡器产生的轨迹直接作用于六足机器人足端,通过逆向求解各关节角度,节律摆动机器人各足实现横向行走.可调节CPG振荡器中的负载因子,周期,幅值等参数,实现六足机器人足端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玥如 戴跃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4年41卷5期 610-615页ISTICCSCD
【摘要】 为了探究细胞膜振荡状态下离子通道对脊髓中间神经元节律信号的影响,建立了两个猫脊髓中间神经元模型,它们通过交互式抑制的方式相互连接,当受到兴奋刺激时模型能够产生节律性放电.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突触输入下白噪音(WN组)、离子通道插入振荡因子(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宏振 万雄波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43卷3期 267-273,2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癫痫脑电信号中的高频振荡节律是发作始发区的显著生物标记物,其精确检测对术前发作始发区定位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检测和定位方法需要专门的软件将其封装处理,并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界面,以供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使用,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直观的高频振荡节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光 钟君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3年42卷1期 19-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体柔顺自然的节律运动是全身各关节协同有序转动的展现,关节间的耦合时序与动态转动特性内蕴着人体节律运动中各肢体间的协同关系.招募20名年轻健康被试(男女各半)进行行走与跳绳实验,采集运动时主要关节的角度数据;引入自适应Hopf振荡器参数辨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梁杰 刘雷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2年30卷8期 1818-1831页
【摘要】 言语理解是听者接受外部语音输入并且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日常交流中,听觉言语理解受多尺度节律信息的影响,常见有韵律结构节律、语境节律、和说话者身体语言节律三方面外部节律.它们改变听者在言语理解中的音素判别、词汇感知以及言语可懂度等过程.内部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俊玲 沈强 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2年18卷1期 427-43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近年来发现离子通道和突触的慢活动对突触响应和细胞放电以及网络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大脑节律等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增强兴奋性慢活动或减弱抑制性慢活动,都可使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大或延长,造成突触传递易化,引起神经元阵发和网络振荡,成为大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超群 林郁泓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1年29卷4期 697-706页
【摘要】 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准确地揭示创造力产生进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节律alpha神经振荡会随着创造力的增加而增强,这反映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小丹 张沥今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1年29卷3期 460-471页
【摘要】 行为振荡是个体心理加工过程的周期性动态变化在行为上的表现.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行为采样方法,行为振荡研究为探索视觉注意的时间动态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各种不同的注意任务中都发现存在行为振荡现象.大量行为振荡证据表明,注意过程存在两种主要的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青雁 庞羽彤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年5期 677-6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钟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细胞的内源节律性保持机制。生物钟机制的存在可以使生物体的代谢行为产生并维持以24 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环境条件昼夜间节律性变化。蓝藻是目前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依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