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3
- 1
- 7
- 3
- 1
- 1
- 8
- 8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彭涛 肖良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年18卷5期 408-4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我国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苏丹红Ⅰ号检测能力,国家认监委组织实施了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号检测能力验证工作.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2个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能力验证,推荐的测试方法为: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6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婧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30期 77页
【摘要】 对比国家标准法和欧盟法的前处理、标准曲线、检出限和回收率,确定更简便高效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欧盟法与国家标准法在技术指标上并无太大差异,但欧盟法前处理更为简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首忠 商建成 等 《价值工程》 2012年31卷35期 293-294页
【摘要】 以辣椒及其制品为研究对象,建立HPLC-MS/MS快速测定苏丹红Ⅰ号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稀释定容后,以咖啡因为内标,采用HPLC-MS/MS法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优化.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0ng/...
【关键词】 辣椒及其制品;HPLC-MS/MS;苏丹红Ⅰ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洲 胡华军 等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8年19卷2期 170-173,182页
【摘要】 采用琥珀酸酐法,分别以BSA、OVA为载体蛋白合成了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紫外扫描法鉴定了合成的抗原为载体蛋白和苏丹红Ⅰ号的复合物.将合成的免疫抗原用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经辛酸纯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梅 刘琳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9年25卷9期 1116-11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羟基酩醇对苏丹红Ⅰ号(Sudan Ⅰ)所致的人肝癌细胞(HepG2)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以21,71-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为荧光探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娜 张小梅 等 《毒理学杂志》 2009年23卷6期 453-4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对苏丹红Ⅰ号(Sudan Ⅰ)所致的HepG2遗传毒性的化学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微核(micronucleus,MN)试验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程度.为探讨机制,以2',7'-二氢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韩丹 导师:邓安平 四川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苏丹红1号,即1-苯基偶氮-2-萘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溶性化工染色剂,并被证明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在食品中禁止添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是一种简单、准确的分析方法,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生物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安玉 导师:仲来福 大连医科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苏丹红I号(1-Phenylazo-2-hydroxynaphthol,Sudan I)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脂溶性偶氮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但是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应用于食品生产中。 早在197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晓露 导师:郑文岭 马文丽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发酵工程(硕士) 2006年
【摘要】 苏丹红I(C.I.no.12055)属于亲脂性偶氮化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红色染料,动物毒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因此被各国明文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但由于苏丹红I着色效果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仍有商家将其用于食品着色。然而目前关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德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年18卷4期 317-3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快速、简便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Ⅰ号,探讨了测定食品苏丹红Ⅰ号的单扫示波极谱法.在10%丙酮介质中,苏丹红Ⅰ号在电位Ep-0.860Ⅴ(vs·SCE)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催化波,在0.2~5.0μg/10 ml范围与波高呈良好的直线关系,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