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3
- 4
- 195
- 14
- 7
- 5
- 4
- 20
- 15
- 14
- 14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悦 丁杨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6期 210-215页ISTIC
【摘要】 将《伤寒论》中的药物煎服法做归纳整理,分为煎药溶剂、煎法、火候、服法和服后护理5个部分,以甘澜水、"米熟汤成"法、微火、"少少咽之"和桂枝汤服后护理法为例,以厚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语言、传播、专业性等角度分析并评价Nigel Wiseman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乐乐 黄韵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4期 694-696页ISTICCSCDCA
【摘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对药物气味的认识,然后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条辨》中经典条文和王孟英、张锡纯及傅元谋验案中的煎服法,探析中药煎服法对药物气味的影响,提出中药煎服法应以病机为指导,急煎重在用气,久煎重在用味.认为中医名家重视煎服法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轩 陈朝远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2期 175-180页ISTICCA
【摘要】 东汉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其条文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具备,开后世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针对疾病和患病个体,辨证施治,立法选方而作仲景方,精简不杂、立意明确、疗效突出.并详细叙述了相应方剂的剂型、煎药溶媒、煎煮方法、给药方式、服药频次、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瑞珍 李素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7卷9期 1456-1459,1511页ISTICCSCDCA
【摘要】 合适的药物煎服方法可以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增强疗效,减轻毒性,缓解副作用,影响疾病预后,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和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对治疗疾病十分重要.《伤寒论》不仅理法方药具备,而且重视药物的煎服方法,对其做详尽的说明,为后世提供学习的典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鑫 崔正昱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40卷5期 530-532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炙甘草汤方证的病位在心;病因是风寒之邪耗心阳而又伤心阴,或伤寒误治、失血、杂病损伤心之阴血、消耗心之阳气;病机是心之气阳阴血俱虚而鼓动无力;辨证要点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脉迟缓而结代、心动悸.当代对于炙甘草汤中各种药物的用量,大致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志纯 李亦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卷11期 12-13页
【摘要】 目的 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 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辨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怡 《中医研究》 2012年25卷7期 69-70页
【摘要】 潜心细读<伤寒杂病论>,体会最深刻的是条文中无处不体现着医圣张仲景对细节的注重.正是仲景对病患症状脉象的观察入微,掌握了病情的细微变化,注重了治疗上的细微差别,包括方药选择的细节变化、药物剂量的细节差异、煎服方法的细节调适等各方面,成就了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尚瑾 何庆勇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2期 742-7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苇茎汤是治疗肺痈的名方,通过考证发现,其本原出处是《外台秘要方》引《古今录验》,本原药物种类中苇茎、薏苡仁、桃仁与今相同,瓜瓣应是甜瓜子.并实测出在《外台秘要方》引《古今录验》中苇茎、薏苡仁、桃仁、甜瓜子的剂量分别约为23、76、30、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淑娴 孙良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2卷21期 22-25页
【摘要】 摘要:五苓散是《伤寒论》的名方,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本文综述五苓散黄金比例、相关文献记载、煎服法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双视角的角度对五苓散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利平 王发渭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年27卷6期 1327-1329页ISTICPKUCA
【摘要】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痰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临床治疗疾病时,辨证固属重要,但药物的剂量、煎法、服法等方面亦不可忽视;要想使药物发挥好的效果,还要注意药物的煎法、服法,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