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
- 11
- 1
- 30
- 9
- 1
- 1
- 19
- 19
- 13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涵 李伟华 等 《草业科学》 2023年40卷7期 1766-1778页
【摘要】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瞿宇阳 马占仓 等 《生物学杂志》 2025年42卷3期 59-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22-2023年在新疆各地的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3种新疆未见文献报道和标本记录的菊科(Aster-aceae)植物,通过形态分类鉴定和文献查证,确定其为新疆新记录种和外来有害杂草.分别为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一龙 杨丽萍 等 《种子》 2022年41卷10期 126-131页
【摘要】 为探讨不同菊科入侵植物对替代植物狗牙根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研究紫茎泽兰、小飞蓬、飞机草和肿柄菊等四种入侵植物茎水浸提液不同浓度处理(0(ck)、0.25 g/L、0.50 g/L、1.00 g/L和2.00 g/L)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嘉 刘小凤 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5卷6期 797-799页
【摘要】 在四川省中药资源普查及本土植物调查中,报道描述首次入侵中国四川省的菊科旋覆花族翼茎阔苞菊Pluchea sagittalis,基于采集到的标本,描述翼茎阔苞菊的形态特征并讨论防治对策.凭证标本存放于四川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CN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凤 王浩森 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5卷5期 680-682页
【摘要】 报道四川省菊科(Asteraceae)新记录种——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给出该外来入侵植物的形态描述、分布图和凭证标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璇 皇甫超河 《生物安全学报》 2019年28卷3期 217-2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了解河北3个不同地区(邯郸、衡水和沧州)菊科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其本地伴生植物苍耳光合特性的差异,探讨黄顶菊与本地种对环境光强变化产生的响应机制,综合分析入侵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艳 张大才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26卷4期 259-2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植物入侵已对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云南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成为植物入侵的重灾区.菊科是入侵植物中最多的一个科;但目前尚缺乏有关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和利用的报道.云南菊科入侵植物约有86种,入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忠赛 徐琳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25卷2期 114-1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背景]菊科植物新疆千里光原产于欧亚大陆,在北美和澳洲为入侵植物,目前在中国只有新疆有分布记录.新疆千里光一旦成为入侵植物,将对农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都可能产生危害,所以需要评估其在中国的扩散趋势.[方法]搜集新疆千里光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文武 辛国荣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年2期 183-1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广州地区7种菊科(Compositae)入侵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互作共生关系,调查了这7种菊科入侵植物在4种生境中的AMF侵染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因子对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建华 金洁洁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8期 2516-25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原产于北美的一年生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威胁农业、生态和民众健康.该种雌、雄头状花序同株,以种子繁殖,因而其有性繁殖特性对其扩散和爆发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