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42
- 1336
- 368
- 194
- 20
- 1
- 1315
- 830
- 585
- 438
- 372
- 258
- 221
- 210
- 201
- 19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蔚洁 杨爱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38卷4期 690-6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Sb(Ⅲ)、Sb(Ⅴ)胁迫下对斜生栅藻生长速率、叶绿素a、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斜生栅藻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1)在高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帕提姑·依明 买尔旦·艾斯卡尔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36卷4期 688-69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讨铜离子胁迫对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毒害作用的机制及细胞死亡的原因,通过徒手切片,采用两种TUNEL检测法(Promega和Roche试剂盒)对2 mmol/L和4 mmol/L Cu2+胁迫24 h的中国树花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情况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丽平 徐庆欢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4期 782-7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揭示硝酸盐过量积累对藻类产生胁迫后对藻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以及水体气味的影响,研究以形成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为材料,在 NaNO3胁迫下,对其细胞生长和释放的VOC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NaNO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迷 王素英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5年35卷6期 33-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确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螺旋藻细胞活性的最优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藻细胞活性测定的TTC质量分数、缓冲液pH、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进行分析,选定各因素的变化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关键词】 螺旋藻;细胞活性检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班剑娇 冯佳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0期 3349-33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高脂微藻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 NY025)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利用光密度法和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生长和细胞中性脂含量的可行性,进而研究了温度、光强及培养基中N、P、Si含量对藻细胞生长和中性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路阳 吴娟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2年36卷5期 898-9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研究细胞骨架蛋白FtsZ在螺旋藻形态建成中的作用,通过PCR克隆了ftsZ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通过免疫小鼠制备了FtsZ的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螺旋藻不同形态藻丝体中f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银行 潘俊敏 《生物技术通报》 2011年9期 187-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衣藻是用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纤毛常用的模式生物.为了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衣藻的酵母双杂交文库.使用Trizol试剂提取鞭毛再生过程和光周期培养的细胞进入分裂前的衣藻细胞的总RNA,经过Oligotex纯化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燕 李瑞香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1期 6540-65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择10种常见甲藻,通过构建相应细胞几何模拟图形从而计算了每种甲藻细胞的体积,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每种甲藻的单个细胞碳、氮含量,并分析了细胞体积与细胞碳、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种常见甲藻的细胞体积差异显著,最小仅为2.97× 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洁生 杨维东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年14卷5期 427-4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了二氧化氯(1.0、1.5、2.0、2.5 mg L-1,作用96 h;2.5、6.0、8.0、16.0 mg L-1,作用60 min)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核酸含量的影响,用透视电镜对二氧化氯(0.5 mg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占会 谢数涛 等 《生态科学》 2005年24卷1期 31-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选取三对分别针对微囊藻、蓝藻16S rDNA及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B的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209F/409R、27F1/409R、MTR/MTF,其中409R为一条共用引物.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蓝藻和微囊藻的两重全细胞PCR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