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2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秀清 夏晓彬 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8年36卷4期 36-45页
【摘要】 为了掌握利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识别α粒子和质子的方法,应用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和径迹蚀刻动力学经验模型,模拟了α粒子和质子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的径迹形貌,计算出了3~8 MeV的α粒子和1~9 MeV的质子最佳蚀刻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文 库德热提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2年11卷4期 246-247页ISTIC
【摘要】 目的刻度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方法用1.85GBq 241Am-Be中子源的快中子辐射场对CR-39核径迹探测器进行剂量刻度实验.结果在CR-39辐射面加质量厚度为34mg@cm-2聚乙烯辐射体时径迹密度是不加的3.14倍,70℃的6....
【关键词】 CR-39核径迹探测器;241Am-Be中子源;中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兴功 骆亿生 等 《核技术》 2005年28卷4期 319-323页
【摘要】 通过实验确定了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用于中子测量的化学蚀刻条件.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对蚀刻结果影响较大的三个因子--蚀刻溶液的浓度(mol/L)、温度(℃)和蚀刻时间(h),采用正交试验法,并对正交试验进行补充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综合...
【关键词】 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正交试验;化学蚀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晶 陈大为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8年43卷1期 40-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醋酸钙梯度法制备阿魏酸脂质体,考察其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进行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阿魏酸脂质体胆固醇含量、脂药比、孵育时间、孵育温度、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评价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连凯 陈生 等 《生殖医学杂志》 2013年22卷1期 48-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精子头部的正常和异常超微结构,依据两者的差异,探讨精子头部损伤引起不育的机理.方法 取正常人和不育患者精子,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后,制备冷冻蚀刻复型膜和超薄切片样品,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 冷冻蚀刻复型膜观察可见正常精子头是由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印厚才 谢海峰 等 《口腔医学》 2013年33卷4期 236-2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用3种酸溶液加热处理对氧化锆全瓷表面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40枚氧化锆陶瓷片,分为5组制作陶瓷/树脂粘结试件.其中,A组陶瓷表面,H2SO4与(NH4)2SO4混合液加热条件下蚀刻,使用含磷酸功能单体的涂底剂Clearfi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惠萍 毕小玲 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5卷15期 94页ISTIC
【摘要】 <篇首> 低温等离子灭菌是采用H2O2为灭菌介质,设备运行时,其气态H2O2 在真空条件下被定量输入到灭菌容器后,被特定电磁波激发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其中众多的带电粒子具有极高的能量,它在高速运动时对病原微生物形成强大的击穿力,可在瞬间击穿、蚀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王林艳 等 《口腔医学》 2001年21卷3期 121-1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碱蚀浓度和电流电压值对钴铬合金蚀刻的影响,并从中优选出具有最大粘结强度的前处理组.方法:经三组不同的碱蚀浓度和电流电压值蚀刻后的钴铬合金,以10mm/min的速度进行抗张强度测试,并运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在15%NaOH蚀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静 《山东化工》 2011年40卷7期 16-19页
【摘要】 从绿色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在传统的铜回收工艺基础上,探索了电化学方法回收铜并精制得到精制铜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电流密度、电镀时间、温度、原料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