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3
- 3
- 7
- 6
- 2
- 2
- 2
- 12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夏梦瑶 李艳灵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3卷12期 4641-46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蚓激酶,是从蚯蚓(地龙)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在抗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较好的疗效.目前开发的蚓激酶纳米靶向给药系统或蚓激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溶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秋萍 左可轩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8卷8期 37-40页CA
【摘要】 蚓激酶(LK)是一组纯化于蚯蚓的蛋白水解酶,具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及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可直接或间接降解纤维蛋白,并通过降纤和降低血液黏度发挥血栓溶解和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理活性.目前,临床上应用LK治疗血栓性疾病,集中于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华光 龙江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3年11卷1期 31-35页ISTICCA
【摘要】 为探讨蚓激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蚓激酶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缺血24 h后大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并测定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
【关键词】 药理学;蚓激酶的药理作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红蕊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5卷11期 153-156页
【摘要】 蚓激酶是从蚯蚓蛋白粗提物中分离出的多组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蛋白质.大量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表明,蚓激酶纤溶活性强、稳定性好、药理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是较为理想的溶栓药物之一,但其利用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蚓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申珅 导师:李国霞 天津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本文采用血液生化检测、病理形态学检测、免疫组化以及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等技术,观察传统中药地龙提取物—蚓激酶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肾脏纤维化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发挥临床指导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沙南 王诗哲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年29卷16期 2044-2045页ISTICPKUCA
【摘要】 彩超检查.结果 联合用药组二年疗效显著,无静脉斑块血栓形成,再通血管保持完好(P<0.01).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联合长期用药,可继续保持再通后血管不再产生斑块或血栓形成,对巩固联合用药后再通的血管继续通畅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峻 汤立达 《中草药》 2006年37卷2期 295-2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蚓激酶作为中药地龙(即蚯蚓)的主要抗凝、溶栓成分,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良好的纤溶、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流变等药理作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与同类药物比较,蚓激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较显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国内外的学者对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兴发 贾飞飞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5年14卷8期 964-9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综述了蚓激酶(lumbrokinase,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s,EFE)分离纯化、酶学性质、肠道吸收、抗栓溶栓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EFEa单晶培养和晶体结构测定、EFE-Ⅱ剪切纤溶酶原和水解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付巍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2015年
【摘要】 脑梗死是中国人群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逐年递增的防治费用,已成为危害中国民众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针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每年均有防治新建议.但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