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4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丽琴 熊伟 等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33卷8期 5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27岁,不慎被容器中喷溅出的常温过氧化氢(质量浓度为270 g/L)烧伤面部、右手、右前臂,立即用温水冲洗约1 min,后渐感到创面疼痛,于伤后30 min来院就诊.门诊以过氧化氢烧伤面部、右手、右前臂,烧伤总面积为6% TB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蓉娜 崔莉红 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年19卷7期 825-826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患者男,27岁,2013年9月12日因“呕血、黑粪2 d”急诊入院。入院前2d患者饮酒后出现相关症状,就诊时精神差,血压:50/30 mmHg,心率:148 bpm,白细胞:11.93×109/L,血红蛋白:72 g/L,血小板计数:24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岩 陈怡禄 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07年45卷9期 661-6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活性炭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在犬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FAM)中毒的治疗效果,最佳效能时间,组织毒物再释放时间;HP前后的毒代动力学.方法 14只犬腹腔内注射FAM,其中9只进行了HP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莉 张良子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9年32卷8期 814-8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血离心后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经不同方式冲洗白膜导管对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容量、血细胞计数及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方法 对192份400mL采集及运储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全血,随机选取其中96份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制备;剩余9...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混合浓缩血小板;血小板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 刘子秋 等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4年29卷4期 319-321,325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建立毛细管固相微萃取UPLC-MS/MS测定血浆中毒品的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方法 取含毒品成分的血浆样品1mL,加入2mL硼砂缓冲液后吸入注射器中,联接内壁上固定有DB-1701毛细管柱的不锈钢针头,流动注射泵以300μL/mi...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毛细管固相微萃取;UPLC-MS/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仲华 严贺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17卷35期 4383-438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联合盐水冲洗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HD)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法治疗78例次,观察组采用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亚南 王彦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17卷21期 2484-24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案用于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 将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机器要求的预冲液进行管路预冲,治疗开始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间断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实验组采用改良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双凤 吴鸿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24卷31期 29-30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统计24 h尿量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护理计量内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常带回冲洗管及多根引流管如膀胱造瘘管、留置导尿管、输尿管导管、代膀胱引流管等,术后均要求严格计量,以正确统计24h尿量(不包括血浆引流管,24 h尿量=引流量-冲洗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敏红 黄莉兵 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10卷18期 194-195页
【摘要】 <篇首>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1],而口腔内创面或口腔疾患时,由于局部粘膜损伤,血浆渗出及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变化,唾液分泌量减少,咀嚼吞咽减少,机械冲刷功能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导致口腔内微生物在潮湿温暖的口腔内迅速繁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