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0
- 4
- 1
- 66
- 11
- 9
- 9
- 7
- 19
- 17
- 15
- 11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瑕 马颖超 等 《中南药学》 2021年19卷4期 653-6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曲松的游离浓度,并考察米卡芬净对头孢曲松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滤法处理样品,色谱柱: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3 mol·L-1磷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敏吉 吕媛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年32卷1期 65-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游离安妥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 用超离心法进行样品处理,色谱柱为 Alltima C18柱( 150 mm ×4.6 mm,5 μm) ,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 L -1磷酸盐缓冲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瑕 刘秀菊 等 《中南药学》 2020年18卷3期 470-4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考察达托霉素对厄他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滤法结合HPLC法,测定在健康人血浆及模拟人低蛋白血浆中,未加和加入不同浓度达托霉素后厄他培南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色谱柱:Diamonsil C18 (250 mm×4.6 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道华 邓婕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年30卷3期 188-189,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戊酸血浆总浓度、游离浓度与血浆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制备相同蛋白含量、不同丙戊酸浓度血浆与不同蛋白含量相同丙戊酸浓度血浆;同时,收集14例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儿血浆,用Lowry法测定血浆蛋白含量;用超滤法分离血浆游离丙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小波 刘燕萌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18年38卷7期 1174-11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全新、简单、快速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不需要对血浆样品进行任何前处理,血浆样品直接进样测定丙吡胺在大鼠血浆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和总药物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40.2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 μm×375 μm,有效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丽琼 徐婷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25年45卷4期 644-653页
【摘要】 目的:用HPLC-MS/MS结合超滤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和奥氮平相互作用后的游离药物浓度,考察丙戊酸钠和奥氮平蛋白结合率的相互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超滤法得到丙戊酸钠和奥氮平相互作用后游离血清样品,以同位素丙戊酸-d6和奥氮平-...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超滤法;丙戊酸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金凤 导师:蒋晔 刘永利 河北医科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药物进入机体血液后,部分与蛋白等成分结合,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穿过组织液膜或与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药理作用,因此,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Cf)是目前公认的体内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估的主要依据。然而监测Cf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得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鲁鑫 导师:张启明 何兰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药学 药物分析(硕士) 2014年
【摘要】 近年来,随着药物-血浆蛋白亲和力以及游离血药浓度的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者对其检测手段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新的高通量、便捷的检测方法意义重大。常压质谱技术能直接、实时、快速、原位的提供分子的结构信息,将它应用于药物-血浆蛋白亲和力以及游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亚非 导师:马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 药学 药学;药物分析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
许多药物进入体内可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生成药物-蛋白质复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暂时失去活性,不能参与分布、代谢和消除。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真正与药理活性和毒副反应密切相关,药物的疗效往往取决于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